前兩天無意中在知乎上看了「上海有哪些值得加入的互聯網公司?」這樣一個問題,其中一位叫阿混的回答引起了我的注意,雖然另有幾個回答也不錯,還做了細致的分類總結,但只有他的回答涉及的公司最全,看到最后果不其然人家是專業做內推的,帖子最后附了幾個內推群,由于這個隱性的市場也是我曾在念頭里閃現過,所以我便順藤摸瓜,一探究竟。
內推小王子是做什么的?
正如其名,他是幫互聯網人內推找工作的。把簡歷發給他,他會通過他的渠道幫你實現互聯網公司內推,優先推 BAT,隨后是推其他知名互聯網公司。
怎么做到呢?一個人怎么可能為這么多人做內推,他不可能在所有企業都認識人吧?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呢,這個倒不是很難,我覺得稍微有點互聯網從業經驗的人都能干,關鍵在于持續,人脈這種資源是符合復利特性的。
看介紹內推小王子同學在阿里工作過,那么他起碼就在阿里有一波初始人脈,隨著時間變遷阿里伙伴也會去到各種其他的公司,又能再二度認識一波,再加上他自己的旅行經歷,估計也能接觸到很多同行。當他有心做這樣一件事情,成為這件事情的人脈節點,那么各種相關資源就會自然而然向他聚攏。So,通過長期持續的運作,的確可以維系起一個越來越龐大的關系網,也就實現這種非主流的獵頭模式。
內推小王子咋賺錢?
內推小王子做的事情本質上就是一種中介,對接兩頭的資源,撮合達成交易。當兩頭資源被運作起來,作為組織者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實現變現。目前小王子依托公眾號,做了這些業務:
1、收費群
面向個人,通過收取入群費變現,根據地域、職能、公司來分門別類分群:
- 微信群,公布的共4個,根據群人數收取入群費,起步240元,隨后每多100人漲120元;
- QQ群,公布的共28個,還是根據群人數收取入群費,基本遵循這個規則:200以內9.9元、300-500之間19.9元、500以上32元、最火爆的2個BAT內推群(社招和校招)均為50元;
抽樣數據,截止到這篇文章寫作時:
這種玩法是最初吸引我進一步了解這個項目的原因,現在的群越來泛濫,通過收費的確可以簡單暴力的構建一個門檻,一定程度上提高群的社交質量,比如抑制一部分亂發廣告的。我推測微信群早晚也要推出類似小密圈的付費入群功能,其實不用這個功能也能通過其他辦法來實現收費,只是有個功能的話會更便利,提升運營效率,讓運營者省下時間去做別的更有價值的事情。
2、商務合作
面向企業方,通過代發轉發招聘信息、推薦人才、推送圖文信息等方式合作,據其公布定價為:
- 發布招聘信息,5000元,(這個到底是年還是次,不詳)
- 推薦優質簡歷,6000元/年、12000元/年(用人需求大、高端崗位)
這個很好理解,當有企業主想發招聘信息時,小王子可以在微信公眾號、相關群或朋友圈里面代發轉發,無非就是廣告模式,流量變現,和主流招聘平臺做的是一樣的事情。至于推薦優質簡歷么,類似獵頭模式,按年費結算是比較簡單粗暴的。如果推薦轉化率高對于企業來講是劃算的,畢竟一般常規內推費用都要每筆3000-8000不等,按效果結算的問題在于轉化的確認,這個會比較耗費精力,一般要等候選人入職轉正才能結算,催賬走賬都是問題,所以簡單粗暴有簡單粗暴的存在價值。當然啦,通過身在企業的小伙伴來做內推,然后按一定比例分賬,也是可以的,不過這種屬于非主流,不提也罷。
3、簡歷修改指導
面向個人,通過提供簡歷修改建議變現,在線服務,360元/次。
小王子同學在做內推的過程中不免見過不少簡歷,久病成醫,哪怕不是專業的職業指導顧問,也能給出不少建議,基于此提出了這項服務。
尾聲
粗算下,這個案例一年流水估計頂多也就大幾十萬,是個很小的盤子,但從結構上看,產品化的思維很強,又懂得避重就輕運用一些現成的工具來實現,因為運營者就一個人。
作為一個觀察者,我寫這個案例一方面是源于對變現的熱愛,看到好玩的變現模式就想要記錄下來,另一方面是對這種簡單利落的產品,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情結。一個產品有沒有用、好不好用,很多時候真的不在于其界面有多華麗,不在于其用到的技術有多牛逼,不在于其運營手法有多時髦,而在于它是否真的捕捉到用戶的需求,哪怕是一個公眾號,一些簡潔的未經編輯器雕琢的文章,一些現成的常用的工具,就能實實在在的為求職招聘市場帶來一些配置效率的提升,此時的變現才是健康的變現,可持續的變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