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五年計劃|脖子怎么歪了(No.13)

01

9個月的果凍,白天就像上緊發條的玩具,總是一刻不停地動著,不是爬來爬去,就是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站起來,或者扶著家具走兩步,或者腦袋隨著音樂上下起伏。

忙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你叫她,她都不愿搭理你,好說歹說半天,才會歪著小腦袋看你一眼,然后再轉過頭去繼續研究她身邊的各種物體,啃咬、狂拍、搖晃、扔下去再撿起來......

我們對果凍的生長進度很滿意,直到散步時另一位媽媽說:孩子的頭怎么有點歪,最好去醫院看看。

是啊,果凍的脖子怎么是歪的?

每次看人,頭總是歪向左邊,尤其爬的時候更明顯。但是,我們竟然一直沒有發現。

越想越覺不妥,翻書查資料,嬰兒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斜頸,一種胸鎖乳突肌松緊不一致導致的問題。就像脖子兩邊有兩根彈簧,因為某種原因,一邊長,一邊短,自然頭會歪向一邊。

如果在斜頸初期不重視,后期可能會引起偏頭、面部發育不對稱的問題。

嚇得我馬上預約兒童醫院醫生。

02

見到預約的專家,老婆王小妮還沒等醫生開口,馬上就說:“醫生,我家寶寶有斜頸和手指內扣的問題”。老婆威武,掛一次號要看兩個問題,這樣效率才高。

醫生用手指扶了扶眼鏡,悠悠地說:“雖然都是骨科的問題,但到底先看哪個?”

“頭歪醫生。”我搶答,這才是主要矛盾。

老醫生示意我們坐下。果凍在媽媽懷里,和醫生面面相覷。此時,她的脖子倒挺得很直。

“也不歪啊。”“啊,今天不知怎么了,果凍,快給醫生歪一個瞧瞧。”

醫生用手指在果凍脖子兩側檢查。果凍把醫生的手撥開。醫生再次檢查,果凍再次撥開……好像和醫生練起了詠春拳。

“醫生,我家孩子情況嚴重嗎?”

“斜頸的原因很多,第一可能在出生的時候因牽拉不當造成胸鎖乳突肌損傷,第二是在子宮中因空間限制使兩側肌肉發育不對稱,第三種是一側喂奶導致的習慣性偏頭。從你家寶寶情況看,可能是第三種,肌肉機化不明顯,并不典型。”

“拇指內扣情況也有點,但也不嚴重。”醫生接著說。

“那要怎么糾正呢?”我問。

“斜頸沒事的時候,要逆方向掰一掰。現在還不需要拍片看骨骼發育情況。”

“那手指內扣呢?”

“嗯,沒事的時候,也要掰一掰”。

回家的路上,我們心情稍微輕松了一些。老婆感慨:如果治療方法都是掰一掰,那骨科醫生還真好當啊。

03

這一周,我們謹遵醫囑,沒事的時候就給果凍掰直。手指內扣改善很明顯,果凍抓東西開始慢慢習慣張開五指。但掰脖子的時候,因為經常遭遇強烈抵抗,進展緩慢。

看著她歪著小腦袋在地上歡快的爬著,我開始譴責自己,怎么沒早點發現果凍身上的問題呢?

果凍喜歡歪著腦袋看我們,我們早就發現了,但全家人都是一笑而過,認為這是調皮搗蛋的表現。

“果凍你再歪頭看我,我就把你吃掉。”“你又頑皮啦,真淘氣”。我們對果凍健壯活潑的印象逐漸加深,覺得她是全天下最聰明健康的寶寶。

這是典型的“確認偏誤”啊。我只能看到證明果凍聰明健康的信息,哪些本應該引起警覺的問題,都被我自動屏蔽和忽略掉了。

沒想到有些知識,“知道”也只是“知道”而已,到需要在自己身上運用時,早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

這件事,不由讓我回想起以前曬娃的經歷:我精挑細選的“超級可愛”瞬間,反響竟并不如預期熱烈。

為什么在我眼中宇宙無敵可愛的寶貝,在別人那里只是一團有機物呢?

后來我才明白,還不是因為泛濫的父愛,蒙蔽了我的雙眼。

嬰兒再出眾,也無非是眼睛大點、皮膚白點、反應快點而已,并沒有如何不得了的特征,其實泯然眾嬰矣,在別人眼中都是皺巴巴,木呆呆的,并無多少差別。

只有至親和好友,以及那些真正在乎你、關愛你的人,才會愛屋及烏的喜歡、欣賞你的孩子。

“孩子你咋這么可愛呢,大家都老稀罕你了!”快醒醒吧,那都是自以為!

有了這個覺悟以后,我的朋友圈基本不再曬娃,果凍帶給我的歡樂、驚喜和感動,都是偷偷地記錄,小心地分享。舔犢情深、含飴弄孫,實在是太私人的事情。

沒事偷著樂吧。

只是我應該警覺的是,全心呵護不等于閉關鎖國,從現在開始,我要注意不再把果凍當做世界的中心,而要客觀、清醒的對待她。

細致觀察,全力發掘,低調守護。作為新晉奶爸,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歪脖的程度,你們感受一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