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玉米不黃。一枚PPT設計師,很帥,不酷,不聊天。
我想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這句話是否正確我們先暫且不論,你是否知道做PPT時也應保持適當的克制呢?
我們先且看下面幾張圖片:
不用我多說,這幾張PPT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不堪入目。
這樣的PPT你看的下去嗎?這樣的演講你聽的下去嗎?
演講人在上面滔滔不絕的時候,你大概是這樣的。
實不相瞞,為了給大家找這些反面教材,我覺得自己的審美都被拉低了...
這些先不談,我們來看看這幾張PPT有什么共同點。
我想你一定發現了,那就是「用力過度」了。
一般情況下,做一件事肯定是「越用心越美好」。然而放在PPT這里,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
就像國內那些營銷號動不動送給你10G的模板一樣,他們一股腦的把能想到的所有元素都塞進PPT里,于是PPT就變成了上面那個樣。
真的,別被那些營銷號騙了,模板不能成就你的PPT,更不能成就你的人生。
有些時候,我們不妨克制一點。大家都知道,要適時「給自己做減法」,做PPT何嘗不是如此呢?
給PPT做減法,刪去或更改那些浮夸的元素,這樣,你的PPT會變得更加出彩。
這次,我們就來談一談,做PPT時,該怎么保持克制。
/1/并不是元素越多就越好
前面提過一個概念「少就是多」,去掉那些多余的東西,取少而不取多。
比如下面這張幻燈片。
這樣的PPT你看的下去嗎?非常的枯燥無味,對嗎?
我秉持著「少即是多」的想法,保持著克制的態度,對它進行了如下修改:
這么做,是不是一目了然?
再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你瞧,何必把整個截圖放上來呢?是不是「用力過度」了,我們想要的只是商標而已。
基于以上問題,我對它進行了如下修改:
/2/去掉那些特效會更好
PPT中有很多效果設置,于是很多人就喜歡那些很浮夸,很“酷炫”的東西。比如那些花哨的動畫和華而不實的藝術字。
比如下面這張。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多少華而不實的東西。藝術字的標題,金色小人,盆栽,一張頁面上有5、6種顏色,這樣什么東西都往里面塞,PPT真的會變得好看嗎?
當然不。我對它做了如下修改。
再比如下面這張。
你瞧,它用來多少復雜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它的指向性。同一個頁面,顏色也用了5、6種,沒有人能分得清重點在哪里。
有時候,簡單就是美。我對它做了如下修改。
簡簡單單地把邏輯關系呈現清楚就夠了,不需要那么復雜。簡約亦是一種力量。
/3/配色越少越好
經過前面幾個例子的講解,相信大家對這點也應該有所領悟。
在一張PPT頁面中,是不應該存在多種顏色互相沖突的。
顏色的沖突是為了突出重點,這樣的的沖突一般只能存在一個。沖突多了,那就不叫突出了,那叫「亂」。
比如下面這張。
顯而易見,沒有一段時間你是理不清它的邏輯關系的。換了是我這種天天和PPT打交道的,也是花了老半天才理清它的邏輯關系。
原因在哪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它的配色上,色塊上還用了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的漸變和陰影。
這些都是不應該的,由此,我對它做了如下修改。
如你所見,只要簡簡單單地把邏輯關系表達清楚,紅配綠也很好看。
/4/箭頭不要那么浮夸
做PPT的時候難免會用到箭頭這個元素,也正因為常用,很多人會忽略它,從而各種各樣的浮夸箭頭出現,再一次沖擊了我們的審美。
先看下面這個例子:
何必用這種又粗又難看的箭頭呢?
秉持著「小而美」的態度,我對它做了如下修改。
它的指向性也很清楚,對嗎?
這個線條就是簡簡單單的,隨手就可以在PPT中畫出來的那種。有時候,并不是越用力就越好。
再看一個例子。
你瞧,這些箭頭粗細不統一,間距不統一,又粗又難看。
我對它做了如下修改。
我將箭頭換成了單邊圓點的線條,你瞧,它同樣具有指向性的作用。而且,相對于箭頭,它的指向性顯得更柔和些。
簡單做個小結:
1.并不是元素越多越好,少即是多
2.去掉那些特效會更好
3.箭頭越小越好
4.箭頭不要那么浮夸
以上。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所幫助,歡迎轉發和分享。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還有什么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
我是玉米不黃,我的口頭禪是:
不會PPT不足以談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