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沒有背景、沒有資本、沒有勢力的三無青年,我們也在時時刻刻期盼著著逆襲,幻想著自我實現。于是剩下的選擇只有努力工作,可有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這樣真的可以擺脫貧窮,那豈不是遍地都是富人?
很多時候你已經陷入到了努力的陷阱之中,不看清問題的本質就會越努力越無法擺脫貧窮的狀態。貧窮與忙碌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聯系呢?讓我們用下面的三張圖說明“貧窮的本質”。
一、窮人為什么窮?
美國共和黨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民主黨認為,貧窮根源來自社會不平等,國家應主持再分配來支持窮人。穆來納森卻證明兩黨都錯了: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這種狀況不變,再努力也是白費;而如果僅是簡單地分錢給窮人,窮人的“稀缺頭腦模式”也會導致無法利用好這些福利以脫貧。
所以一個合理的社會流動方式應當是,建立最基本的社會安全體系,同時保有社會競爭上升通道,資源入口向全社會開放,使得個人能保持正常思維,有尊嚴地奮斗。
二、時間不夠怎么辦?
傳統時間管理原則是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而穆來納森研究發現,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判斷問題的心力不夠;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解決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強了焦慮,導致無法專心處理主要任務,加劇拖延。
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辦法是,減少多任務干擾,求助外界輔導,分割問題,從而淡化處理問題的焦慮。
三、信息過載?不,有效信息匱乏
我們每天都處于信息過載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轟炸得無法判斷問題,所以一些人開始用“戒網”的方式來擺脫信息過載。事實上這不是信息過載,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匱乏的惡果。
在一個嚴重缺乏公開信息的社會,一旦技術帶來部分的信息開放,會造成“餓漢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選擇”的問題。同樣,我們的頭腦還處于有效信息稀缺的時代,有“看到字就覺得很重要”的毛病,尚無法處理高濃度信息。
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匱乏狀態,而是建立輔助性信息篩選機制,幫助自己挑選重要信息。微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在朋友圈你能看到的內容基本都是來自同事和朋友。這也間接的起到了篩選的作用,所以后出現的微信在用戶數上超越了微博。
以下5個方面的警示或許能有助于改善窮人的生活:
1、窮人通常缺少信息來源,容易相信錯誤的事情;
2、窮人肩負生活中的多種責任;
3、一些服務于窮人的市場正在消失,而在這些市場中,窮人處于不利地位;
4、貧窮的國家不會因為貧窮或其不堪回首的歷史而注定失??;
5、對于人們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終常變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正能量是必須的,成功會改變人們的信念和行為,從而帶來更大的成功。因此,在啟動一個良性循環時,人們不應該害怕必要的付出(包括現金)。
總結一下:上面三幅畫面和文字的組合為你揭露了貧窮的本質。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只顧眼前,不做任何長遠規劃。更為重要的是,因為貧窮造成認知水平的局限,往往會對不懂的東西有太多偏見。其實我們和所謂“窮人”并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他們犯的錯誤,我們很可能也在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