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禮記》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栗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盒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這是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現(xiàn)在很多人已經(jīng)不這樣做了。
對于傳統(tǒng)的習俗,我總是有一種向往和崇敬,隱隱的有一種神秘感,就像是小時候玩過家家一樣認真不容侵犯。對于傳統(tǒng)節(jié)日最尊崇的,一類是老人,一類是小孩子。老人因為對風俗歷史的了解而認真,小孩子因為有學有樣而認真。我小的時候很喜歡在這樣的節(jié)日跟在老人的身后,他們做什么,我就在旁邊打下手,因為還有弟弟一起,完全不覺得枯燥,就像是比賽完成任務一樣,認真的讓人無法打趣。
記得那個時候姥爺?shù)氖趾芮桑瑫龊芏嘈缕娴男⊥嬉猓弥褡泳幊梢粋€小球,里面可以放一只蛐蛐;用廢舊的木材,做一個我能拉著跑的小板凳;用攢下來的分分錢,折成一艘有許多風帆的大船。
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更是親力親為,月餅也是自己做,提前準備好材料,做最最傳統(tǒng)的五仁餡月餅,盆里放著準備好的干果,盤子里放著紅綠絲,(一般趁他們不注意我都會偷吃一些(*^__^*)嘻嘻……)據(jù)說福建廈門地區(qū)還有博餅的習俗,而博餅已經(jīng)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
這些東西從早上就開始弄,忙忙碌碌的一天,如果空出時間還會用紅色的宣紙做一些一手可握的小燈籠,讓我們晚上出去玩的時候可以非常神氣的提在手里。
我知道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制作簡易,很受歡迎。
如果全家出動,也許會去附近的集市逛一逛,賞賞花燈,猜猜燈謎,即使偶爾遇到能猜對的,也找不到給予獎勵的人,所以我對這種無獎勵的游戲很是不上心,完全的走馬觀花(吐舌XP)中秋節(jié)沒有像元宵節(jié)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是在家庭、小孩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就有將“一點紅”等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
小的時候,家也團圓,人也圓滿,長大以后,很多事情都已經(jīng)無法重現(xiàn)了,只能依靠回憶來填滿。今天也許是因為月圓,也許是因為人圓,才會格外的懷念,有些事情要趁早做,有些人要趁早珍惜,這世界上的事就是有那么多的不確定,不確定還有時間,不確定還有人愛。今天月圓人團圓,能團圓的早點回去吧。
提起中秋節(jié)會想到月圓,由月圓會想到團圓,家的形象漸漸清晰,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歡聲笑語的景象立即浮現(xiàn)在腦海中,這就是一種場景,這種自帶情懷的場景設計在商業(yè)中已經(jīng)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塊,《場景革命》中列舉了許多場景應用方面的典型范例,這是一本教你把握未來商業(yè)機會的一本書,不要錯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