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BM自我管理成長營的第3天,在導師蕭秋水老師的一個問題:“對你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樣東西是什么?”開始了。
這個問題,我想了想又想,生活中,變成了一個有趣的人,過著舒服,健康,有些情調的生活。工作上,有一番成就,有帶來滿足感的價值,能給自己以及家人帶去美好和幸福。物質上,奔向小康生活,精神上,能做一個獨立人格的人。
感覺自己有些貪心吶,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樣東西,我一下子想要得好多,好多不知道怎么取舍,如果要較真地非得我選擇一樣,我小腦袋里面奔出一個詞——幸福。
家人健康平安,我能覺得是特別大的幸福。工作能實現價值,對我來說,就是充滿了滿足感的幸福。能做一個獨立自主,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如自己看著前兩天買的小花,盛開的模樣,我也萌發一種幸福感。逗逗路邊的小貓咪,當天也會覺得特別美好。
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太多的情緒。而生活,也常常會被其他的情緒所占據,能產生幸福感的多巴胺,可能還太少,對生活的還不滿足,所以時常也覺得自己不是那么幸福。
人道說知足常樂,在我眼里,不能過于知足,而停滯了自己的進步的腳步,而是按照對的方式去追求幸福,追求更好的自己,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這可能就是當下我奮斗的動力源吧。
秋水老師說,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記錄下來,過了兩三年之后,五年之后,再來回答一次,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看看自己的那時的回答,是否跟以前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是否有進步,生活中發生了什么變化。
所以,我期待兩三年后,五年后,自己的回答。而為了當下的想要的,讓我的動力源發動吧!
1、人生的使命和價值觀
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為什么而活著?
這個問題的回答,跟前面的提問很相似,我可以用前面自己的想法來回答。但是有些人感覺自己心里還不是十分肯定地,怎么辦呢?那么就去尋找答案,去反復試驗,去確認自己的價值觀。找到自己的動力源之后,也去試驗,是否是對的。不對,那就換一個。
2、照顧好的你的身體+靈魂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話被實踐那么久,是一個真理啊。沒有健康的軀體,你還想干啥?你能干啥?而我們似乎經常會因為當下我們狀態很好,沒覺得沒什么不對勁,所以經常會忽略了好好照顧你的身體這件事,養成不好的習慣行為。
很多人也即使說知道健康很重要,早睡早起是好的習慣,多鍛煉身體可以增強體質,按時吃飯對胃好。可是知道很多道理,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給自己找借口,沒有時間啊,應酬多啊,工作忙啊,煮飯很浪費時間等等。
而真正等到了病了垮了,才想起,自己好像沒有把好好照顧自己當做一回事。
可是健康不是一件短期內,暫時性的任務。它任重而道遠,照顧好你的身體,是一條漫長的路,好的習慣,不一定就能永葆健康,但是也能為健康,多一分保駕護航的作用。
重視一點吧。畢竟身體是自己的。愛自己,就花點精力好好照顧一下它。
我們有時候,會很羨慕那些把生活過得很充實的人。跟花似的,多姿多彩,充滿情趣。
像我有一個朋友,有趣這個名詞,我覺得真的很適合她。很喜歡看她的朋友圈,因為她喜歡共享的東西,都是她精心布置的小家,生機蓬勃的綠色植物,剛盛開的花,自己學了烤箱制作零食,擺放很講究看起來很有食欲的美味,家里可愛的狗狗和調皮的貓咪,偶爾是閱讀的書,偶爾是點著的香薰燈……
逛了她的朋友圈,覺得很驚喜。甚是羨慕,反觀對比自己的生活,往往也會產生落差。
但是,我也嘗試著跟她一樣,去變化自己的心情,發工資、節日就給自己買束花,看著家里多了那一抹艷麗的美,心情有時候就變好了。去健身房運動做瑜伽,不是為了減肥,而是為了運動,改善自己的氣質和提體質。工作再忙,早上早起給自己做一份豐盛些的早餐,補充一天的營養。周末收拾干凈自己住的地方,泡茶看書看電影,都是一種工作后放松的一些好方法……
生命是那么地充滿活力的,我們做不到每天,只愿多一點嘗試。有人嫌太折騰,但是折騰的生活,不才活力四射嗎?
生命的長度有限,那就拓展下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好了。
3,增強壓力,善用壓力
壓力,特別是現在這個生活壓力那么大的城市里。我不可否認地說,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壓力,今天中午跟同事聊天,我們未結婚說著逼婚的壓力,工作的壓力,他們結婚的吐槽懷小孩的壓力,買房的壓力,業績的壓力……工作多上升一個階段,壓力似乎都越來越加劇了。
好在大家都是樂觀向上的。壓力大,但是我們都是有能力賺錢的人吶。
4,要會工作也要會休息
壓力來源于工作、生活。生活需要有張有馳,工作起來也有效率。
秋水老師推薦一種方法:六點工作制,就是每天將你想要做的6件事都列表出來,從1--6,1為最為重要、要最先完成的事情,依次排序。并記錄,每件事情的完成度,更加細化的事項,完成情況?而每次都先把排序第一的事情做完,再做第2件事。這6件事情優先做完,完成之后,再繼續列后面的6件事。
這個6點工作制其實就是遵循了要事第一的法則。不過我也建議,可以在其中增添一項,就是每一項事情的用時,或者是時間段。我們的工作其實不是那么得局限性,隨機性和意外性太大了,變化趕不上計劃。經常你計劃好今天要做的每一件事,但是時常會被突發事件被打斷。
另外,這個類似于我之前學習到一個時間管理的方法,就是3MT法則,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先優先完成這3件事情,其他的事情排后。。
不管是三件事,還是六件事,都是優先重要事項。
方法那么多,重點是行動。否則,說了那么道理,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5,從注重過程但注重結果
利用結果導向,思考當下所做的事是否具有價值。
例如,很多人說一年要讀多少本書,聽起來十分厲害,當然,排除有些人享受過程和數量的目的。讀了那么多本書,你是否真的將讀進去的知識,是否轉化成自己的東西。
就像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教誨說,知識最好就是能融會貫通,吃透變成自己的東西,就自然而然不容易忘記。
現在也是,整本書可能不一定所有的東西都能被吃透、被記住,否則那就是背誦了。相反,利用結果來導向思考的話,這本書,讀完能給你帶了什么?我們要如何去將讀到的知識,運用在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中。
結構化思考能力,我自己直白的理解,就是,能夠總結出自己的觀點。簡潔明了,一針見血,例如讀書,讀完一本書,你是否可以給這本書做一個總結,結合全書,列出重要的幾點。
而這一點,跟我最近學習到阿何的學習力課程中的一些觀點,是相通的。從全局整體先開始,理解了全書或者全課程的大概情況,之后再從各個點打入,而很多時候,前后各個點,都存在著聯系的。
例如我們自己想要學習某樣東西,于是上網搜了一些教程,就直接從第一節開始跟著學,經常的結果,就是我學了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種疲憊感,感覺好漫長,當初的興趣似乎被磨沒有了,怎么感覺怎么枯燥啊。我要不休息下,看下電視劇吧,今天有聚餐啊,要運動啊,一堆的借口就出來了。等后面不忙的時候再來看吧,然后可能就沒有然后了。下次再繼續的話,前面的東西早已忘光光了,只好又重新開始。然后又是第一節......
而結構化思考,對學習力也有幫助,你要對你自己的想要學習的東西,必須進行一個比較系統化的思考,哪一塊的知識其實是一樣的,可以融匯成一體嗎?這個技能我學了之后,我可以怎么運用在自己的生活或工作里。
我當初學ps的時候,不得不說,枯燥的教程,讓人受不了,那時候差點學不下去,不過我后面,發現,我學一段時間,就會去搜其他的有趣的p圖大全,然后自己試著玩,自己試著幫朋友修圖,工作上運用到圖片設計制作的活,我都能處理了。得到了認可和贊同,就更加有動力學下去了。
當然,有時候,并不知道要如何更加系統地學習,或者要如何運用到自己身上,我建議,咨詢做得好的前輩,看相關的公眾號,然后就是行動行動行動了。
6,了解自己的精力周期
結合上面的六點工作法,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將每個事件的時間記錄下來,今天自己實驗了一天,就會發現,原來這件事件,我居然用了那么長的時間,中間被什么時候被穿插進來而中斷了。什么時間段,自己的效率是最高的,精神是最集中的。
要求自己記錄一周,來發現自己在每段時間段的精力是如何的。
之后再進行調整,讓自己的精力發揮至最佳狀態。路漫漫兮其修遠啊。不過,沒有實踐,哪來的適合自己的真理。
7,像運動員一樣訓練自己的體力,意志力,技能
像運動員有意識地區訓練自己。有規劃地,刻意練習,最后變成條件反射的習慣。
太多的干貨,對于我愚鈍的小腦袋來說,吃透有些吃力,特別是秋水老師一連串地提出了一系列太多的問題,回答這些問題,用盡了僅存的腦細胞。
不過,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所以還是將自己的想法一一用文字表達出來,雖然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對我來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未來再次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前后的對比參照。這也算是自己的一種進步的考察吧。
希望我的文字能與你 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