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勤奮。
觀看美劇《吸血鬼日記》,可以練習英語口語和聽力。
高三一年,孩子的周末都是在北大的自習教室度過的,他之所以不在家里學習,是覺得家里的環境誘惑太大。他說,如果在家里一會兒就想在床上躺一躺,一會兒就想吃點什么,非常耽誤學習。而北大的自習教室非常安靜,大家都在專心學習,氛圍特別好,在那種環境里,你想不好好學習都難。
每周六晚上睡覺前,孩子都會把周日要完成的任務寫在小本子上,周日學習的時候,按部就班的做,每完成一項就在小本上畫個勾,如果碰到北大的百年講堂有好的演出,他還會留出時間去看演出,雖然時間很緊張,卻也基本做到了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高三第一學期的期末就由進入高三時的年級第14名,沖到了年級第五名,排到海淀區的第50名左右,直逼北大、清華的招生條件。
我們明白,只要孩子內心的動力被激發起來,他自己就會非常勤奮的去努力。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育兒觀——不想讓孩子做什么,就想辦法讓他做個夠。很長時間我都不太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高三的時候,我算是有了深刻體會。高三一年,我們越是讓他玩,他越不玩;越不讓他學習,他學習的越起勁。
心理方面——做孩子心靈花園的好園丁
屬于青春期的高中孩子,因為自身成長和學習環境的壓力,情緒會反復無常。家長想辦法緩解孩子的壓力或者疏導孩子的情緒,做孩子心靈花園得好園丁,不亂澆水施肥,對孩子順利度過高中階段幫助非常大。
與孩子溝通要講求有效
家長要肯動腦筋,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變換自己的溝通方式,就不怕和孩子無話可說,親子關系的和諧也就不成問題了。
要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大耳朵小嘴吧。
二是關注孩子的感受,也表達自己的感受,并開放式提問題。
三是在融洽的氛圍里,跟孩子隨意地交談。
四是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
尊重,親子和諧的前提
家長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平等的對待,這樣才能促成親子關系的和諧,你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獨立見解和富有自我價值的人。
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話語權……家長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平等地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孩子也會理解和尊重家長的行為和言語,而這互相尊重的結果就 親子關系的和諧,同時,孩子才能長成一個有獨立見解且富有自我價值的人。
爹媽的擁抱很受用
高中時期的孩子,生理、心理都處于快速成長期,本身就充滿了矛盾,需要盡情地釋放,再加上升學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等,就特別需要父母的愛、理解和支持。
心理學課上,一位老師說:“如果你不想讓女兒早戀,那就讓她的爸爸多抱抱她。”因為“早戀”的中學生,90%的女孩會說,是因為迷戀異性溫暖的懷抱。
生理上的快速發育讓他們有了成熟的感覺,然而在心理上,他們卻還處于半成熟的狀態,在面對許多復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依然希望得到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這時,家長的一個擁抱可以傳遞發自內心的愛和力量。
雖然不能確證孩子和異性家長的擁抱可以推遲孩子的戀愛時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家長跟孩子之間的擁抱、撫摸等親昵動作,可以讓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走進青春期——親子關系工作坊”的課程中,加拿大的指導老師專門提到了家長和孩子間親密接觸的重要性。她說,家長和孩子經常有肢體上的親密接觸,可以避免孩子出現許多問題,包括過早戀愛,迷戀電子游戲等。
媽媽更需要自信快樂
無論媽媽是職業女性還是家庭婦女,都要讓自己自信快樂,因為自信快樂的媽媽會營造溫馨、積極地家庭氛圍,更何況,自信快樂的媽媽本身就是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家長平常心,孩子也放松
孩子人生的路很長,高考只是對前一階段的總結而已,并不能代表將來的成就和幸福。面對高考,家長首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只有家長的心態放平了,孩子才沒有壓力,考試的時候才能輕松上陣。
少一些責備,多一些理解
孩子自身的生命能量很強大,他們本身就有自愈的能力。家長的放手信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
放松的最好方式就是笑一笑
溫馨的家庭給予孩子的,除了物質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能讓孩子在家里獲得歡聲笑語,從父母那里獲得快樂。
對于一個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即將“離開”父母的高中生來說,父母為他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責無旁貸,這是他輕裝上陣的基本保障。
面對“叛逆”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是長大的正常表現,他們渴望被人認同,渴望體現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價值,因此無論在行為上還是思想上,他們都想努力掙脫家長的束縛。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這種成長變化,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是從眾和追求同伴認同。
人就是這么奇怪,對同樣的事情,你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和用挑剔的眼光看,結果截然相反。對于孩子,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他就充滿了優點,如果我們用挑剔的眼光看,就會覺得他這也不是那也不是。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其實是長大的正常表現,說明他們的自我意識在逐漸覺醒,已經不是那個凡事聽爸爸媽媽的小屁孩了。他們最強烈的內心需求就是被人認同,并強烈渴望體現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價值。
別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簽”
如果總是重復一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會產生很強的暗示作用。因此,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詞,多一些贊美的話,少一些批評的語句。
有人說,一句反復說四十遍,就會變成真理。可見是有道理的。
一位家長說,她的兒子非常叛逆,經常玩游戲到半夜才睡覺,白天睡覺到中午才起床,不愿意去學校,為些她非常煩惱。她說,講道理對她兒子來說好比對牛彈琴,如果罵他,她兒子就跟她對著干。
這個家長來咨詢,得到的建議是,讓她再也別說,別罵兒子了,每天就找找她兒子身上的優點,拿個本子記下來,每天找,堅持一段時間看看效果。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家長說,她找了兒子許多優點后,再看兒子的時候覺得他挺可愛的。而且雖然她沒做什么,但兒子卻主動跟她說他想好好學習了。她看兒子的眼光由原來的挑剔變成了欣賞,當她開始欣賞兒子的時候,兒子感受到了,于是兒子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欣賞的力量非常強大,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大人也是喜歡別人夸贊的。
每個人都有上進心,誰也不希望自己比別人差。高中的孩子已經是小大人了。所以高中生的家長,說話一定要注意,在沒想好如何說孩子的時候最好三緘其口,知道如何說的時候也要“三思而后說。”
管理情緒的最好辦法是抓住癥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