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能接受其他人的觀點,而不是固執己見。他們能客觀看待自身(包括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和其他人,從而可以將正確的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以實現他們的目標。如果你學會了這么做,你會發現幾乎沒有什么是你無法實現的。你只需要學習如何面對自身所處的現實,并把你能利用的所有資源用到極致。例如,假如作為設計者和管理者的你發現,作為工作者的你某件事情做不好,你就應該解雇這個作為工作者的你,找到一個好的替代者,而在此過程中你必須一直作為自身生活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如果你發現自己不擅長做什么,你不應該為此難過,而是應該為發現這一點感到高興,因為知曉這一點并妥善應對,將提升你實現自身愿望的可能性。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能把所有事都做到最好,并為此難過的話,你就太幼稚了。沒有人能把一切都做好。你會讓愛因斯坦加入你的籃球隊嗎?如果愛因斯坦運球和投籃做得不好,你會看不起他嗎?他應該為此感到恥辱嗎?想想愛因斯坦會在多少領域無法勝任,再想想即使在那個他獨步全球的領域,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變成如此優秀。
看別人如何苦拼,讓別人看你如何苦拼,會引發各種自我情緒,如同情、憐憫、難堪、憤怒、戒備等。你需要克服這一切,不再把苦拼視為負面的東西。人一生中最好的機會大多數來自苦拼的經歷。苦拼是對人的創造性和個性的考驗,你應該從這些考驗中挖掘出最大的價值。
面對自身缺點,你有4種選擇:
1.你可以否認缺點(這是大多數人的做法)。
2.你可以承認缺點并應對缺點,努力把缺點轉化為優勢(能不能成功取決于你的自我改變能力)。
3.你可以承認缺點并找到繞過缺點的方法。
4.或者,你可以改變你的目標。你如何選擇對你的人生走向至關重要。
第一種是最不好的選擇,否認只會導致你不斷地栽在自己的缺點上,不斷經受痛苦,而不會有其他結果。
第二種選擇,承認缺點的同時努力把缺點轉化為優勢,如果能成功的話,這也許是最好的做法。但有些事情你永遠也不會擅長,改變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要用一個標準來判斷你是否應該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話,最好的標準是看你要做的事是否符合自己的特性(即你天然具有的各種能力)。
第三種選擇,承認缺點的同時努力想辦法繞過去,是最容易、通常也最可行的道路,但這是走的人最少的路。
第四種選擇,改變自己的目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這需要你有很大的靈活性,能夠克服自己的各種先入之見,努力找到和你匹配的目標并享受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