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家的前一天被朋友叫來音樂節當志愿者,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關于音樂的志愿者活動,想來也是滿心的歡喜與激動。以前總是不理解為什么有人一定要去現場看音樂會,直播與轉播在我眼里都和現場差不多。這一次才明白,真的差了很多。
和哥一起看球賽時,我們坐在球迷區,他對我說有些人不是懂球才來看球的,而是因為他們需要發泄。我看著我旁邊大大咧咧的男子一直對著球場上的球員罵個不停,那一刻不理解,但現在明白了。我們聽音樂又懂得多少背后的故事?為什么依然還要不遠千里萬里的去看一場音樂會,除去對明星本身的崇拜與敬仰,更因為我們孤獨。
音樂節歷時三天,從下午四點開始一直嗨到晚上十點。除去音樂的耐人尋味,旁邊更有讓人欲罷不能的美食,可以在邊聽音樂的同時,邊吃美食。舞臺不大,但燈光很絢麗,場面也很壯觀。當舞臺的燈光亮起來的時候,歌手漸漸露出了整個容貌,臺上莊重,臺下尖叫,一聲一聲都是歌手的名字。聲嘶力竭的吶喊,是對歌手的喜愛,也是對自己過往的擁抱。
第一天給我映像最深刻的除了南征北戰就是夏日部落,一個完全由女子組合的樂隊。以前不曾聽過她們的歌,也不太喜歡搖滾風格的音樂。她們的演唱時間是下午剛開始最冷清的時候,陽光很暖,但很刺眼,舞臺上的主唱時不時的閉上眼睛,躲避著陽光的刺目。因為人少,我們也沒什么事做,就有時間一直聽她們唱完。
她們的歌偏向于搖滾風,但和純粹的搖滾音樂不一樣,沒有炸裂,也沒有多么瘋狂,而是在搖滾中有一種回歸于生活的平淡。主唱的歌一首接著一首,中間的銜接詞少得就像報字幕一樣說下一首歌是什么。我不太懂音樂,只是愿意細細揣摩每一首歌想表達的憧憬。夏日部落雖然年輕,但對于音樂而言她們有著很多優勢。年輕有想做的但又不敢做的,在她們這個年紀里,已經有了開始顧慮的東西,所以勇敢又膽怯,瘋狂又含蓄是我在她們音樂里讀懂的東西。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經歷的或許大同小異,但絕對是千變萬化。所以我們能感受到每一首音樂對我們感情的沖擊是不一樣的,也正因為這樣每一首音樂才有其獨特的一面,這個獨特的一面就是那么多年來,我們經歷過的所見所聞,我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夢在遠方》是夏日部落帶給我沖擊最大的一首歌,我從來都只是一個平凡的人,過著自己最平凡的日子。沒有好運到隨便買瓶冰紅茶都能中獎,也沒有多么逆天的家庭背景,但這一路走來苦苦支撐著我走到這里的是我一直不敢忘卻的夢。
她們的歌很實在,不亂抒發情感,不亂猜測未來,搖滾是她們對生活的態度,從生活中發現靈感是她們對音樂的態度。社會很殘酷,她們的音樂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換過很多行李箱,漂泊在孤獨的異鄉,最后不像電視劇和電影有很多人幫助,只有自己習慣了孤獨與寂寥,心中還一直堅定著夢的遠方。
第一天晚上壓軸的是南征北戰,對他們唯一的認識是《青春派》。只記得那首《我的天空》里高潮嘶啞的男聲,是一代人對青春的記憶。當這首歌響起來的時候,舞臺下面掌聲雷動,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吶喊和尖叫。
這首歌里面有多少回憶?音樂響起的瞬間,那些關于青春努力奮斗的身影就自然而然的浮現在我自己的腦海里。高三一個人做作業做到晚上兩點的日子,睡到床上都會暗自琢磨英語完形填空還不懂,走路上廁所都雷厲風行。對于大學的渴望特別強烈,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逃離這個地方,即使萎靡不振也要拼盡全力一鳴驚人。
那些屬于青春的熱烈與激情,即使時光過了很久,但一想起就會感覺是在昨日,觸手可及。音樂結束的時候,南征北戰說,大家回去小心一點,謝謝大家對我們的支持,那么晚了也堅持著聽完最后一首歌,謝謝!其實我想更應該謝謝他們帶給我青春里無限的遐想和美好。
在聽郝云唱歌的時候,后面有幾個人一直跟隨著音樂搖擺。剛開始還覺得詫異,后來釋然了。音樂一直是一個人的孤獨,每個人從音樂里面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一首歌或許是一些人一輩子的信仰。只是那么多人都喜歡同樣一首歌,一個歌手,所以音樂又是一群人的狂歡。大家一起在臺下聽,時而尖叫,時而瘋狂,只有在這種時候才能放飛自我。
生活的困頓里,音樂是解鎖的鑰匙;孤獨無人的夜里,音樂是一個人的寂寥;天南地北的相遇里音樂是一群人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