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繪,你說,如果一個人想哭卻麻木得哭不出來,該怎么辦呢?”
“看電影。”
“為什么?”
“看看別人的故事,總能找到能流自己的淚的地方。”
我本來是想找本小說消遣,卻看著看著流了眼淚。
不是故事愛情有多曲折打動了我,不是親情友誼有多深情觸動了我,而是作者筆下,他們的人生。而是那個,叫做孤獨的心境。
故事的開頭帶著點逗比風,他要幫顧西脫單。
明明是個溫文爾雅的美男子,有自己的酒吧,有不凡的出身,卻偏偏一直單身?他帶著顧西去脫單,各種勾搭,卻都以顧西成為“婦女之友”告終。
終于,他發現了問題。
他說,顧西,你沒必要一直討好別人。你該有自己的話題,而不是一直順著別人的說。顧西沒有回答,還是微笑。
這是兩人矛盾的開端,也是后文的伏筆。
為什么顧西這樣?
他沒有問,顧西也沒有主動解釋的習慣。
看到這里,我知道顧西是個有故事的角色。這不出彩,這樣敘述的小說有很多,小說的過程就該有曲折,悲歡離合我很少會覺得有多虐心。直到看到后來,顧西的角色驚艷了我。
他喜歡叫顧西小孩,覺得顧西太輕信于人,懵懵懂懂。直到顧西淡笑著說出自己單身的原因。
“身邊有很多朋友,擁有了戀人后分手,控訴著對方的不好。不過,其實哪有那么多糟糕的人。他不是冷血不會心疼你,他只是疼著另一個人,而你,只是將就。每一個對你的愛不屑一顧的戀人,其實,他也正把愛留在那個對他不屑一顧的人身上。”
“如果兩個人其中的任何一個沒有準備好的話,這樣的將就,有意思嗎?”顧西笑得輕松,“我不想浪費時間去糾結,所以,先單著吧。”
“他只是疼著另一個人,而你,只是將就。”
殘忍而又現實的一句話,顧西不真的只是個小孩,他同時是個心智成熟的大人,他有自己的思考。但是,顧西你為什么想的這么透徹?
我愛上你時,你是什么模樣,就剛剛好是我最愛的模樣。你叫衛軒,那么我就把這名字刻在心里,讓它從此獨一無二。你骨子里帶著傲氣,那我就愛著你的傲,并縱容它除非你自己丟掉。你笑的時候唇角上揚的弧度,從此便是蒙娜麗莎都無法擁有的特別。
“我愛上你時,你是什么模樣,就剛剛好是我最愛的模樣。”
有人總是喜歡問,你喜歡什么樣的男孩子?我的回答是不知道。英俊的,體貼的,事業有成?誰不喜歡優秀的人,誰不喜歡被照顧。可是愛情,有時候真的和優秀沒有太大關系。我可以給你描述我喜歡怎樣體貼的人,可是真的遇到了,你大概會發現之前的標準像浮云。
而顧西在清晰地看著世間情愛的同時,卻仿佛又自有他的世界。但說他的愛情觀很是浪漫充滿幻想,也不為過。顧西不刻意說自己的身份,他想打破規則,可惜初戀還是選擇了世俗。他有優秀的舞姿,卻放棄參賽,只害怕迷失初衷。當他意識到自己愛上了衛軒,他便不在乎社會壓力,全身心投入。
我愛上你此刻的模樣,但現實生活還有諸多磨練。
顧西決定打開心房,衛軒帶回了一夜情。
如果這不是我想要的,這不是我可以接受的,那我就直接放棄。
顧西的反應在極度激烈后就歸于平靜。不需要挽留,不需要訣別。一剎那煙火的宣泄后,天空不會留下痕跡。
人在難過的時候,會無意識地釋放出許多負面的情緒,容易把身邊的人帶入其中,只是……顧西知道這一點,所以……有意識地控制著嗎?
“你這樣有意思嗎?”怪獸不能理解。
“沒意思啊,就是,習慣。”顧西回答。
我喜歡顧西這個角色,大概有時候,是感同身受吧。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外泄,不理解的人會覺得這個做法圣母。就像怪獸問的,有意思嗎?沒意思啊。只是不想因為自己讓別人悲傷,只是怕別人覺得自己麻煩,只是怕別人因此,離開自己。
可惜,太習慣沉默的人會被忽視,太隱忍自己傷口的人讓別人以為自己不會受傷。沒有誰會一直是誰的開心果,分享除了快樂,還有悲傷。該哭該笑時,得學會肆意。
聯系前文提到的討好,顧西的控制情緒,一點一點在揭開他的內心。《再見了我們的幼兒園》是一部電影,顧西哭得稀里嘩啦,衛軒沒懂。
我看到這,也哭了。
顧西的心里住著一個孩子,渴望陪伴的孤獨小孩。他說,他自從第一次看這個電影,就看一次哭一次。他一直沒有找到那個陪伴他懂他的人。他的身世,他的童年,他模仿別人的原因。他在,借著別人的故事,留著自己的眼淚。因為爸爸說,顧西不愛哭。所以他不哭。
衛軒曾問顧西什么時候發現自己有模仿的天賦,顧西說是因為一次游戲。顧西說得認真,衛軒也聽得認真,我看得隨意。很合理的理由,甚至帶著詼諧逗比的色彩。直到剛剛,我在寫上一段話時,重新回想顧西的童年時,突然發現,顧西在說謊。
不是因為游戲,而是因為孤獨,因為小時候的渴望。
要么是作者很用心的在寫,要么是作者寫故事的水平太高。我突然發現這個不算長的小說里,有很多伏筆,還有一些小細節,以及那關于孤獨的人生對比。
在這個故事里,我看到了三個人的人生。
何夕繪的原名叫何夕,直到他成為了男公關。他不停扮演著女人們喜歡的個性,逐漸迷失,讓扮演成了習慣。所以他懂顧西,因為他們同樣孤獨。我們希望一個懂自己的人陪伴,但有時候,我們會拒絕這種懂。顧西說,何夕繪我不能貪戀你給我的安慰,因為你也很冷,你要找個能讓自己溫暖的人。
衛軒和顧西是兩個世界的人。他不懂顧西看電影為什么可以哭成那樣,他不了解顧西的藝術世界,但是,就像顧西羨慕他的世界一樣,他也被顧西的世界所震撼著。看的書越多,越發現很多不過是在講圍城內外的故事,所以我雖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圍城》,但一直覺得它經典。當衛軒看清自己虛偽的瀟灑后,終于從連喜歡都不敢確定到敢于承認愛。
最后一個人,是顧西的侄子。他出現在顧西面前,仿佛就是小時候的顧西。顧西的父親是不懂怎么愛顧西,而這個孩子的父親,則是因為有了新的孩子。顧西帶孩子出去玩,到后來提出領養孩子,只是,孩子像小時候的顧西,他們卻誰也救贖不了誰。孩子想要的陪伴,來自自己的父親。
這個故事,寫的人不多,但我總覺得,很多人可以在里面看到自己,或者一段經歷,或者一種心境。
下面是摘自原文的幾句話,看過的朋友大概能懂分別說的是什么。我覺得句子很短,但很有感覺,特意挑出來。希望看過原文的朋友一起分享下。
“挺有意思的世界啊,一個最神圣最偉大最濟世救人的醫師,必須最冷靜最淡漠最無動于衷。”
“他的仇恨其他人無從知曉,顧西也是。”
“她認為自己和她們一樣,她們,認為她和她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