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無形當中把“好孩子”、“懂事兒”和“聽話”狹隘的定義為好好學習,考個還可以的好大學,不瞎混當然也包括體諒父母。沒錯,這確實是成為一個好孩子應該做的,但這絕不是一個好孩子應該成為的標準和標桿。我自己覺得開始漸行漸遠的是體諒父母。其實仔細想想,每次確實是在體諒,但永遠不是思想的融合。我們不過是在用自己比他們多學的知識,多見到的世面,多了解到的數(shù)據(jù),多看到的事態(tài)去要求他們來贊同我們的觀點,去斥責他們不著眼當下。等出現(xiàn)分歧的時候就覺得跟他們無法交流。
? ? 其實歸根結底,是自詡為文化人,然后用自己的思想來丈量他們的高度。沒錯,或許有時候我們說的是對的,說的很有道理,說的也很符合人情世故,想的很現(xiàn)代化,而他們很老套,很古板。很多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不過如此。而當你抱怨他們不夠優(yōu)雅從容,不夠得體大方時,他們其實早已為了生活精疲力盡,但還是在一直繼續(xù)下去。他們對你一路繁華相送,回頭看留給自己不過是絲絲滄桑。突然想到這么多,是我今天又跟我媽據(jù)理力爭了(不是吵架,是我在用我媽不知道的數(shù)據(jù)來論證的我的觀點),其實不管爭論不爭論,在她們眼里,你永遠都是最優(yōu)秀的。我每次總要把她說的啞口無言,像是要得到一絲快感,這樣來證明我確實很行。但其實我很不行。
? ? 從小學畢業(yè)到現(xiàn)在我大一了,我記不得今天是第二次?第三次?還是第一次刷碗?我只記得每次吃飯的時候我媽叫著吃飯,我磨蹭很久去吃飯,吃飯的時候還評頭論足,有的時候還會說她把鹽放多了,把油加多了,把菜炒糊了,面條沒味道,米飯?zhí)闪耍★執(zhí)砹恕_@難道不是很多為人子女的真實寫照嘛?其實我媽每天都在做飯,每月都在做飯,每年都在做飯,偶爾一兩次的失誤我們又何必去埋怨或斥責呢。即使不是埋怨,可是我們也不曾注意到說話的語氣和口吻有沒有傷害過她們。每次吃完飯,擦了嘴巴,就直接去看電視玩手機,我也不曾留意過吃完飯的殘局。吃完飯,她們再繼續(xù)收拾碗筷,洗碗刷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即使今天晚上我在刷碗的時候,我奶奶走過來說“你走開,我來刷。這水涼,你沒穿罩衣(圍裙)別把衣服搞臟了”突然自己覺得很慚愧,刷碗對她們來說不過是每天三餐必做之事兒,到我這里就好像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兒。每次我玩的時候我媽讓我晾衣服,我會覺得很煩。偶爾我掃掃地,拖拖地,我還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還會邀功似的說“你看,你這地都是我拖的”。其實這又有什么呢,她們每天都在做這樣繁瑣的事情,又向誰邀過功呢?你還覺得她們理所應當。
? 其實我想說的不是她們做了多少零零散散的,煩煩索索的小事兒,或許你會覺得這是父母該做的事兒,沒錯,是他們應該做的。但是就是因為這些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瑣事兒伴隨著時光磨平了她們的棱角,她們才沒辦法與你一樣優(yōu)雅自處。你又何必一昧自高,一昧斥責呢?她們陪伴你能做到與時光等長,你卻永遠無法做到,她們也在一直努力的了解你。其實為人父母,為人子女都是今生今世的特定緣分,只愿她們今后能優(yōu)雅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