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商行業的迅速發展,快遞配送工作在整個社會中的重要性也愈加明顯,快遞員成為城市跳動的音符,奏響城市發展的快節奏。為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愛快遞小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了解廈門市各個快遞企業對快遞員權益保障的落實情況,集美大學“暖蜂權益行”實踐隊于7月1日至7月14日前往廈門市各知名品牌旗下網點進行實地調研,欲通過訪談結果就快遞員權益保障方面所遇問題做出總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期能為廈門市推進快遞員群體權益保障提供智力支持。
圖為快遞員幫助實踐隊員填寫快遞員權益保障調查問卷。通訊員林蔚攝
關心關愛快遞從業人員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政策、法律的完善,更需要各寄遞企業、政府、國家的聯合協助。“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實踐隊隊員們走訪各個快遞網點時發現,長期的戶外工作,使快遞小哥的皮膚曬得黝黑,手上布滿了老繭。盡管汗流浹背,但快遞員們仍然不停下手中的工作,依然站在配送崗位的一線。然而,在快遞小哥辛苦工作的同時,面對的卻是不被社會認可、歸屬感不強、權益保障不夠完善等問題。由此可見,保障快遞小哥的合法權益必須盡快全面落實。為了保障快遞小哥合法權益,實踐隊通過半個月的時間對廈門市各個區域各個網點進行實際摸排,與快遞小哥、網點負責人,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深度訪談,經過總結得出當下快遞員權益保障仍面臨的問題。
在快遞員方面,快遞員維權意識薄弱。一方面,通過問卷分析,實踐隊員發現,快遞小哥的學歷普遍以初高中學歷為主,對權益保障方面的相關知識沒有系統詳細的認知;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在快遞員入崗就業時期未能做好相應的培訓工作,使得快遞員個人未樹立起對相關合法權益的正確認識。
圖為實踐隊隊員們詢問快遞員權益保障現存問題。通訊員林蔚攝
在企業方面,由于經營方式的不同使得部分快遞員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我國的快遞企業主要有“直營”與“加盟”兩種模式,對于直營企業,總公司會落實到位,對快遞分公司、快遞員負責到底,對快遞員權益保障問題有統一嚴格的處理方式與解決方案;對于加盟企業,企業與加盟網點負責人對接,網點快遞員并不在企業的人員管理范圍內,而由快遞網點直接管理,對于其權益保障情況,也是由快遞網點直接負責,而加盟商難免存在用工責任意識不強,法律意識較為薄弱,員工入職培訓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圖為實踐隊員詢問快遞員公司是否繳納保險。通訊員林蔚攝
在社會層面,快遞員群體的認同感、歸屬感較低。由于快遞員入職門檻較低,社會上難免出現對快遞員不理解與不尊重的情況,快遞員受到惡意投訴的投訴時有發生,快遞小哥缺乏應有的社會地位。許多快遞員都是只身到陌生的大城市打工,與老家的親密關系脫離。忙于工作,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入到城市生活中,一直存有身為外地人的“漂泊感”此外,快遞員每天看似一直跟顧客打交道,人際交往圈大,實則“有效社交”非常少,與顧客的接觸主要停留在收、寄快遞的簡單交流上,社會交往“廣而不精”。
圖為實踐隊員們探討快遞員權益保障現存問題。通訊員林穎怡攝
在國家政策方面,權益保障政策執行阻滯。因為快遞員流動性較大,快遞員的社會保障權益涉及部門較廣,聯合管控協調比較困難,同時又缺少專業部門執法監督,難免出現一些對違法或有不正當行為的快遞企業的行政處罰力度不夠的現象。
據了解,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兩年居世界第一。中國快遞員超過200萬,這個群體幾乎365天不停歇,支撐著中國電商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流通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面對日益壯大的快遞員群體,必須加快落實完善他們的權益保障體系,對奔走在烈日下、風雨中的快遞小哥給予更多關心,讓他們更安全、放心、舒心地工作,才能筑牢這個新興業態發展的根基,才能平穩推動快遞行業的發展,帶動整個城市經濟發展。
這些天的實踐過程,團隊成員深入實地,真正體會到快遞員群體的辛苦與不易,也由衷希望廣大社會群體為快遞員的辛勤勞動點贊。雖然快遞行業工作者仍然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但值得欣慰的是,國家和相關企業都已經意識到了快遞員群體的重要性,正在通過各種形式提升快遞員職業素養,保障快遞小哥合法權益。城市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包括快遞員在內的廣大普通勞動者的“添磚加瓦”,讓快遞員在城市中感受到“家”的溫暖,進一步促進快遞業服務更精細、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