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痔必治張一德,今天與大家聊的話題是:快速弄懂痔瘡的癥狀及分類標準,附主要防治方法!
痔瘡是一種位于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在我國,痔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在美國,痔的發病率約為5%。

痔瘡有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之分,而根據不同的情況又有哪些具體的分類呢?
內痔:內痔位于齒線以上,表面覆蓋黏膜。根據內痔的輕重可分為4期。
Ⅰ期:一般沒有明顯的特征,只是在排便的時候帶有些許鮮血。
Ⅱ期:便時痔核可脫出肛門外,排便完后就自然還納肛門內。大便時便血比較嚴重,肛門內滴鮮血或噴射鮮血。
Ⅲ期:主要是痔核脫出了不能自行回復,需要用手還納,或休息后還納肛門內。
Ⅳ期:由于脫出的痔核長久不能及時還納,造成痔核充血、水腫、壞死、感染。
外痔:外痔位于齒線下,表面覆蓋皮膚,根據病理特征可分為4種
1、炎性外痔:由于肛緣皮膚損壞,分泌物刺激導致肛緣皮膚發炎。肛門皮膚隆起、紅腫、疼痛、瘙癢,特別是在排便的時候尤為嚴重。
2、靜脈曲張性外痔:是痔外靜脈叢曲張形成的,沒有明顯的特征,往往就是有一些輕微的肛門墜落感,肛門潮濕不舒服。
3、血栓性外痔:主要是因為用力排便、劇烈運動、用力咳嗽等,導致痔靜脈血管內膜發炎損壞,血液在血管里積聚成塊,變現為肛緣突起一圓形或橢圓形的腫物,疼痛劇烈,排便時和活動時疼痛特別明顯,甚至影響走路,腫物呈暗紫色,觸之較硬。
4、結締組織性外痔:此痔是肛緣皮膚有結締組織增生,痔體血管較少,呈黃褐色或黑褐色,突出易見,大小不等。患者會有肛門異物感,便后不易清潔。
混合痔:跨越齒線上下,內痔和外痔在同一部位相互溝通,連成一體,具有內痔、外痔的特征。混合痔:跨越齒線上下,內痔和外痔在同一部位相互溝通,連成一體,具有內痔、外痔的特征。

了解了痔瘡的分類,那么初期的痔瘡有哪些具體的癥狀呢?
一、內痔瘡初期癥狀:便血、腫物脫出等
1、便血:無痛性、間歇性便后有鮮紅色血是其特點,也是混合痔和內痔早期常見癥狀,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有時為滴血或射血。
2、疼痛:單純內痔早期癥狀,一般無疼痛,有時僅感覺肛門部墜脹或排便困難。如發炎腫脹者,痔內有血栓形成或嵌頓,則有疼痛。
3、瘙癢:因分泌物或脫出痔核的刺激,使肛門周圍潮濕不潔,發生濕疹和瘙癢。
4、內痔發作:內痔早期癥狀中,平時癥狀輕微,無痛苦,如有便秘或腹瀉等就會加重,稱為內痔發作。內痔發作時,痔核突然腫脹、突出、灼熱、疼痛,有搏動及異物填塞的感覺。

二、外痔瘡初期癥狀:為肛門墜脹、疼痛、有異物感
1、結締組織外痔:肛門邊緣處贅生皮瓣,逐漸增大,質地柔軟,一般無疼痛,不出血,僅覺肛門有異物感。
2、靜脈曲張性外痔:局部有橢圓形或長形腫物,觸之柔軟,平時不明顯,在排便或下蹲增加腹壓時,腫物體積增大呈暗紫色,按之較硬,便后或經按摩后腫物體積可縮小變軟。有明顯的墜脹感。
3、血栓性外痔:肛門部劇烈疼痛,并出現一腫物,這腫物十分敏感,稍觸碰即引起疼痛,因此排便、坐下、走路,甚至咳嗽等動作時均可加重疼痛。
三、混合痔瘡初期癥狀:主要是便血或肛門墜脹、黏液外溢等
1、便血:內痔早期主要癥狀,噴射狀或點滴出血,血色鮮紅,可發生在便前或便后。
2、黏液外溢:直腸黏膜長期受痔核的刺激,產生炎性滲出,使分泌物增多。肛門括約肌松弛時可隨時流出,使肛門皮膚經常受刺激而發生濕疹、瘙癢。

癥狀較輕的,要注意生活細節,改變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可以多吃蔬菜水果菠菜、芹菜、茭白、西瓜、梨、香蕉、蘋果等 (桔子要少吃,因為屬熱性水果),一方面可保持排便通暢,另一方面又可減輕痔瘡的瘀血擴張。避免過食辛辣刺激、油膩;不管是黃酒、白酒、還是啤酒,都屬禁忌之列。凡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榨菜、辣椒、辣醬、生姜、大蔥、蒜頭、茴香等等,對痔瘡的充血出血都有很大的影響,痔瘡病人應少吃或盡量不吃。煙也需要適當控制。

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多做運動,有助于增強腸蠕動,同時使肛門括約肌呈收縮與松弛的交替運動。因此,適當的運動不僅有利于防止痔瘡的形成,對已形成的痔瘡能防止其急性發作。有助于增強腸蠕動,同時使肛門括約肌呈收縮與松弛的交替運動。因此,適當的運動不僅有利于防止痔瘡的形成,對已形成的痔瘡能防止其急性發作。最簡單有效的是提肛運動,具體做法是:提肛運動在坐、站、行走中都可做。具體方法是: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做時將肛門連同會陰一起上提,同時吸氣,然后呼氣時放松。一提一松為1次,反復進行 30次左右。每天可以多做幾組。

痔瘡不是一天兩天就導致的,是由于長期是不良飲食和不健康的腸胃狀態導致的。痔必治張一德:痔瘡不復發中醫綠色療法,不打針,無需手術,遠離痔瘡困擾。手術不是萬能的,保守治療唯有國醫,亦可除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