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是寶山【精益思想】【稻盛經營學】不管是生產制造還是生產管理,如果沒有“了解現場”的前提,一切都只能淪為空中樓閣。正是在拓展海外業務時遭遇了上述問題,才使我愈加深刻地認識到現場主義這一思維方式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現場是座寶山”,隱藏在現場中的第一手信息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企業家通過不斷親臨現場,不但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還能獲得各種意想不到的啟示,從而提高生產效率、良品率及接單量。該方法不僅適用于企業的制造和業務部門,在所有部門也都能發揮作用。
我也一樣,通過努力學習,在大學期間掌握了化學合成領域的理論知識。比如,要實現某種化學反應,需要使用怎樣的裝置、怎樣的催化劑等等。在踏上工作崗位后,我力圖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才智。然而,像我這種“學院派”的技術人員,往往容易進入一個誤區——認為“只要知道方式方法,就能輕而易舉地成功”。
可一旦付諸實踐,卻發現困難重重。其原因是沒有明確認識到理論和實際之間的差別。理論推斷“能夠成功”的事,實際操作起來,卻比想象中要難得多。
摘錄自稻盛和夫書籍【京瓷哲學】
我的學習輸出小結:現場是座寶山,TOYOTA 5大企業核心價值之一:現場現物是QCDSM 改善基石。我們公司每周的GEMBA WALK 工作就是這樣價值觀的實踐者。我們以部門經理為組長,加各區域SME 和生產主管的小組成員的現場現物GEMBA WALK ,開啟了我們圍繞8大浪費消除和標桿行為認可的標準化作業。
其過程中指令式樣的改善任務,意想不到的推動了現場的QCC 活動,真是一箭雙雕。這其實就是豐田的TBP 工作方法!
以上行為的正向PDCA 循環活動讓我收獲了更為篤定的神似豐田的踐行:堅持現場現物的日常管理改善活動是輔助方針管理的一把寶劍。兩者是智慧改善的豐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