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妖妖的微笑 原創
經常有人問我:讀過的書轉頭就忘,怎么辦?好羨慕那些一年讀上百本書的人,讀的又快又記得住,我怎么不行?
我通常會問他:你都知道哪些讀書的方法?
他會迫不及待地回答:我知道,要帶著目的去閱讀,比如先看目錄……可最后還是沒記住啊!
有些方法,說了跟沒說一樣
關于讀書,很多方法聽起來高大上,實際說了跟沒說一樣。比如所謂“帶著目的閱讀”,除非消遣,誰讀書不是帶著目的呢?了解一段歷史、學習一段古文、掌握一項技巧……都是讀書的目的。
“帶著目的閱讀”充其量就是個提醒,根本不是方法。
看完就忘,正常現象
我們的大腦,有個詞叫“遺忘曲線”:對于一個新事物,20分鐘后會忘42%,1小時后會忘54%,1天后會忘74%,1周后差不多會忘掉80%。
記憶力和遺忘速度雖然因人而異,但一般情況下,經歷一周左右,一個新事物就會被我們忘得差不多了。
所以,指望看一遍書就永久記住,或者想記住大部分,除非你是天才中的天才。
讀書有套路,記住有技巧
很多人以為,一本書我讀過,就是讀書,錯!你那叫“看書”,看書不算讀(此處請避免想起孔乙己……)。
會讀書的人,是不會讓自己“看書”的,它是一種能力。如同做菜,同樣的食材,廚師和家庭主婦,雖然都叫做菜,但出來的味道、色澤和營養水準,那都不是一個級別。
實際上,正經的讀書,是有技巧和套路的。
接下來,我推薦一套讀書的方法,供大家學習。這套方法來自日本作者西岡一誠的《高分讀書法》,它告訴大家主動閱讀的方法,如何汲取能幫助自己的知識,讓你的閱讀速度更快,內容記憶更牢,知識運用更活,最終全面提升思考力和讀解力。
作者西岡一誠,是個有意思的人,高考之前一直是個學渣,1萬名學生里他排9332。就這么個人,有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考東京大學(國際排名高于清華)……第一年,很顯然沒考上;第二年,還是沒考上;第三次,他開始找方法,最后運用這套讀書方法,以全日本第4名的成績考入東京大學,還當上了校刊的主編。他發現,東大優秀的學生,大部分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這套讀書方法,擁有強大的思考力。
?接下來,我們就著重學習下這套讀書方法。
1、首先,讀書從做假設開始
會讀書的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讀解能力,而是他會獲取線索。什么線索?讀透一本書的線索。
書名、封面、腰封、作者,等等,這些都是線索,不能忽視,它們暗示了書里的很多內容,相當于進入一片黑暗森林前的火把,幫你了解作者大概想表達的內容。你帶著這些線索去讀書,讀解力會翻倍提升。
找完線索,就是做假設,說白了就是三個問題: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通過什么方法實現?我目前的水平?具體就是:閱讀目標、實現方法、閱讀起點。記得用標簽紙把他們寫下來。
為什么要寫這個呢?這其實有點立Flag的意思,先用宏觀視角,把自己的起點和目的地明確設置,這么一來,你就能把握書中的整體脈絡了。為什么要把握整體脈絡?防止你讀著讀著不知不覺陷入瑣碎之中,要時刻記得,我們的目標是把整本書吃透。
2、采訪式閱讀,讓理論框架更清晰
采訪式閱讀很好理解,說白了就是邊讀邊問,這有兩大好處,一是能看出作者的感情色彩,二是能清晰得看懂文章脈絡。
怎么就能看出感情色彩了呢?回想一下,你在收獲一個知識的時候,是跟朋友的閑聊互動中來得快,還是被動從死板的書上看到來的快?當然是閑聊互動,因為它加了感情色彩,主觀態度,讓你很容易就能記住。
讀書也一樣,把書當成作者本人,把里面的內容當成他跟你的閑聊,“一戰德國輸了,一定很不甘心吧?沒準這就是導致二戰的原因呢?”在你的邊讀邊問中,書里無色無味的內容就有了傾向性,有了感情色彩,你就能從刻板的事實中讀出鮮活的思想。
3、整合閱讀法,用一句話概括書中內容
讀書最應該警惕什么?那就是:感覺“自己讀懂了”。其實,你那只是個錯覺。
怎么看是否讀懂一本書?有個技巧,就是看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如果你能言簡意賅地講出來,就說明真懂了;如果你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哪怕都是書中的原話,也只是截取了一部分內容而已,整本書要表達什么,你根本就沒讀懂。
能用簡短的話概括=讀懂。這里面包含兩個技巧:摘要閱讀法和推測閱讀法。
摘要閱讀法能培養言簡意賅的能力,如今信息化時代,要求我們的不再是能給出多少信息,而是給出關鍵詞的能力,要學會縮減信息,找出說話重點。
推測閱讀法,文雅點說是預測,直白點就是猜,根據一些線索,猜接下來會說什么,一邊猜,一邊讀,你的讀解力會提升很多。技巧也是有的,比如利用“比較”、“追加”、“從抽象到具體”等內容暗示。這個過程習慣了的話,一點都不累,關鍵是能幫你迅速找到作者最想表達的觀點。
4、檢閱閱讀法,多個角度看問題
告訴你,一次只讀一本書是不行的,要幾本書同時讀,效果巨佳。具體應用起來,就是平行閱讀和交叉閱讀。
平行閱讀,一次閱讀至少兩本書,多角度看同一事物,我們的大腦會記憶深刻和持久。“揪出”各書內容的相同或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分析為什么不同,能提升思辨能力。妖妖偷偷告訴你,這個辦法很有用哦!
交叉閱讀,就是尋找不同觀點之間的交叉點。相比平行閱讀只是粗略找出不同點,交叉閱讀還要思考兩本書的觀點從哪兒開始發生了分歧。交叉閱讀非常能鍛煉一個人從不同角度審視事物的能力,開闊視野。
5、議論閱讀法,長久記住知識
“一直讀”也會讓閱讀效果打折扣,很多人就是,書讀完了,但不知道怎么用,這就要輸出,“三分輸入,七分輸出”,才能真正理解一篇內容。最簡單的形式,就是寫感想,這里不多說。
其次,既然是議論閱讀法,就是力求讓你把知識點永遠記住。怎么做呢?這時候,第一步做的假設就派上用場了。
對答案。驗證第一步里自己設置的實現方法是否正確、閱讀目標是否達成。沒達成,接下來讀什么書能完成這一目標;達成了,接下來要設立什么目標?都寫下來。
然后,輸出總摘要,就是在第三步整合閱讀法的基礎上,整理出作者的觀點,防止自己產生“讀懂了”的錯覺。這就相當于在寫這本書的腰封推薦語,既要高度概括、總結到位,又要吸引人。
最后,用自己的話得出一個結論。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有沒有什么錯誤之處?還有哪些沒說到的地方?都可以說,只要是你自己想說的。
以上,幾個步驟下來,基本就能把一本書吃的透透的。步驟一做假設,步驟二邊讀邊問,步驟三整理出你和書的“對話”,然后在步驟四中檢驗是否如此,最后,步驟五得出自己的結論!
如果你真正實踐了這五步閱讀法,相信你的思考力和讀解力會大幅提升,關鍵是這種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后,你會受益終生。
好了,說了這么多,妖妖愿你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多一盞明燈,多一些良師益友,祝你事半功倍。
文 | 妖妖的微笑 原創
自媒體人。看世間冷暖,品人生真諦,悟成長成功。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