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學生說,本來圖書館自習室人頭攢動,可是甘肅省的招聘公告出來后,自習室瞬間沒人了。比高考更殘酷的是:你沒有招聘考試可參加或沒有資格參加招聘考試。
過去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高考是大多數人改變命運的主要途徑,但是,還有很多沒參加高考的人一個個成土豪了,這又是為什么呢?---這就是傳說中的“知識改變命運”,本來你有可能成為土豪的,但是你偏偏上了大學。
一個學生上大學四年的成本約10萬元左右,這對于一個還在小康路上做著中國夢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投入就會算計產出,若上學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那上學的現實意義就值得懷疑了。
鼓勵學生進企業或自己創業,聽上去高大上,其實是把學生就業問題拋給了社會,我沒有懷疑行政部門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的服務做出的努力,然而,在經濟普遍低迷的社會現狀下企業如何消化人數龐大的畢業生呢?就甘南而言,有幾個能稱得上“企業”的企業呢?甘南人才市場舉辦過一期人才招聘活動,據說民貿商場的個體戶也來招聘營業員了,當大學生失去“招聘考試”這僅有的救命稻草時,大學文憑就迅速在社會上賤成糞了。
再說創業,在象牙塔里學的是與創業無關的知識,畢業了卻說自己去創業,這種落差該如何去彌補?學生創業的需求,對學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會加速學校向職業技能教育的方向轉型,對于學校來說也許是好事。
近日,高考成績、分數線出來了,學生、家長對上大學的熱情不減,有“前仆后繼”的氣概。
明知前輩們都是死在床(炕)上的,但是我們仍要睡在床(炕)上。也許,這就是生活。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