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有一則新聞,說的是在昨天清晨,杭州某高檔小區某戶起火,消防隊員現場搜出4名傷者,但將其送往醫院后,均搶救無效死亡。死者是女主人和她的3個孩子,縱火的是他們家的保姆。這則駭人的新聞引起了周圍不小的轟動,有說保姆是仇殺,有說保姆是被男主人的第三者利用而放的火,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 ? 很可惜的一家子,就這樣陰陽兩隔,因為不解其中真相,就不對事件的本身做什么評論。只是,我猜想,在事件的前一天,也許女主人還帶著三個孩子歡快地走在小區的綠道上,她一邊呼喚著走在最前面的孩子,等一等后面兩個小的,一邊和鄰居媽媽聊著他們已經買好了機票,暑假里準備全家總動員,來一次令孩子們難忘的歐洲七日游。最小的孩子騎著小自行車想要追上最前面的,他費勁力氣踩著腳踏,而走在中間的孩子在觀望這場比賽的勝負,而且似乎更期待著最小的可以追上那健步如飛的大孩子,他喊:騎快些,騎快些!這個是我能想象的最為溫馨的母子同樂的畫面,不過,一場大火,把這一切都帶走了。東西沒了,可以再置,命沒了,就是沒了。
? ? ? 小的時候,爸爸每逢趕集回來,常會給我們姐弟仨帶水果,一般帶的是蘋果,有時候一人分兩個,多的時候,一人分三個。開吃的時候,我會先挑那個看起來有些瑕疵的。就像媽媽常教導的:吃東西,要先吃那快要壞了的,這樣,明天你才能吃到好的。這樣的理念一直貫穿在我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的穿的用的,如果有選擇,必定是先挑次的先吃先穿先用。在小農民經濟社會的形態下,祖輩父輩們都比較貧窮,對未來沒有安全感,如果能在今天管了稍許的溫飽,就更愿意把好的留在明天,希冀明天會更好,貌似心里總被“先苦后甜”的美好愿望霸占著,認為苦盡一定甘來,這也許就是特定的社會環境下,大眾的集體強迫癥意識。
? ? ? 在我們如今不缺吃少穿的年代,人們也會有這樣的糾結,曾經在網絡上就有一道選擇題:如果有一串葡萄擺在你面前,你會先吃大的,還是先吃小的?換是以前,我會先吃小的,但是現在,我會先吃大的。因為,當我讀到“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我便開始放下憂慮,專注于當下。
? ? ? 我學會了慢生活:
? ? ? 刷牙,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不急不躁,慢慢刷。
? ? ? 洗臉,接一盆溫水,毛巾入水,再捻干,輕輕擦,不傷臉。
? ? ? 買菜,按著自己的喜歡,精挑細選,排個長隊,也不心慌。
? ? ? 做飯,大米淘一淘,擦干鍋內膽的底兒,不讓它銹壞了鍋。
? ? ? 炒菜,木鏟子用久也挺好使,翻一翻炒一炒,一盤好菜端出鍋。
? ? ? 洗衣,倒上洗衣液,揉一揉搓一搓,污漬不錯過,捻干抖開,掛一排。
? ? ? 拖地,房里廳內,掃一遍拖一遍,瀝干拖把,晾濕布。
? ? ? 我學會了送祝福:
? ? ? 上班的人,我祝福他們工作順利,
? ? ? 開車的人,我祝福他們一路平安,
? ? ? 上學的人,我祝福他們學有所成,
? ? ? 開店的人,我祝福他們生意興隆。
? ? ? 無論接下來是明天還是意外,最好的時刻,就是當下。最好的狀態,最佳的情緒,都應該賦予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