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之前
因為在暑假的時候上一門課,差不多是要在20天學會C/C++的大部分內容,這個樣子,所以打算在這里記錄一些學習的筆記,給之后的自己看看,也可以作為分享。
首先在編一些C、C++的代碼的時候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
的簡稱,顧名思義是一個編譯器的集合。
GCC的知識
以下是來源于百度知道電腦網絡分類達人 郭強
的回答,覺得解釋的很好,還可以作為收藏。
什么是GCC?GCC是由GNU之父Stallman所開發的linux下的編譯器,全稱為GNU Compiler Collection, 目前可以編譯的語言包括:C, C++, Objective-C, Fortran, Java, and Ada, 可以在其官方頁面找到更加詳細的信息什么是GCC?GCC是一個原本用于Unix-like系統下編程的編譯器。不過,現在GCC也有了許多Win32下的移植版本。這要感謝Internet上眾多程序員的共同努力。
GCC是GNU公社的一個項目。是一個用于編程開發的自由編譯器。最初,GCC只是一個C語言編譯器,他是GNU C Compiler 的英文縮寫。隨著眾多自由開發者的加入和GCC自身的發展,如今的GCC以經是一個包含眾多語言的編譯器了。其中包括 C,C++,Ada,Object C和Java等。所以,GCC也由原來的GNU C Compiler變為GNU Compiler Collection。也就是 GNU編譯器家族 的意思。當然,如今的GCC借助于他的特性,具有了交叉編譯器的功能,即在一個平臺下編譯另一個平臺的代碼。
直到現在,GCC的歷史仍然在繼續,他的傳奇仍然被人所傳頌。GCC有什么作用?Linux系統下的Gcc(GNU C Compiler)是GNU推出的功能強大、性能優越的多平臺編譯器,是GNU的代表作品之一。gcc是可以在多種硬體平臺上編譯出可執行程序的超級編譯器,其執行效率與一般的編譯器相比平均效率要高20%~30%。GCC有什么作用?Gcc編譯器能將C、C++語言源程序、匯程式化序和目標程序編譯、連接成可執行文件,如果沒有給出可執行文件的名字,gcc將生成一個名為a.out的文件。在Linux系統中,可執行文件沒有統一的后綴,系統從文件的屬性來區分可執行文件和不可執行文件。而gcc則通過后綴來區別輸入文件的類別,下面我們來介紹gcc所遵循的部分約定規則。
.c為后綴的文件,C語言源代碼文件;
.a為后綴的文件,是由目標文件構成的檔案庫文件;
.C,.cc或.cxx 為后綴的文件,是C++源代碼文件;
.h為后綴的文件,是程序所包含的頭文件;
.i 為后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ii為后綴的文件,是已經預處理過的C++源代碼文件;
.m為后綴的文件,是Objective-C源代碼文件;
.o為后綴的文件,是編譯后的目標文件;
.s為后綴的文件,是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S為后綴的文件,是經過預編譯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
雖然我們稱Gcc是C語言的編譯器,但使用gcc由C語言源代碼文件生成可執行文件的過程不僅僅是編譯的過程,而是要經歷四個相互關聯的步驟∶預處理(也稱預編譯,Preprocessing)、編譯(Compilation)、匯編(Assembly)和連接(Linking)。
命令gcc首先調用cpp進行預處理,在預處理過程中,對源代碼文件中的文件包含(include)、預編譯語句(如宏定義define等)進行分析。接著調用cc1進行編譯,這個階段根據輸入文件生成以.o為后綴的目標文件。匯編過程是針對匯編語言的步驟,調用as進行工作,一般來講,.S為后綴的匯編語言源代碼文件和匯編、.s為后綴的匯編語言文件經過預編譯和匯編之后都生成以.o為后綴的目標文件。當所有的目標文件都生成之后,gcc就調用ld來完成最后的關鍵性工作,這個階段就是連接。在連接階段,所有的目標文件被安排在可執行程序中的恰當的位置,同時,該程序所調用到的庫函數也從各自所在的檔案庫中連到合適的地方。
在使用Gcc編譯器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出一系列必要的調用參數和文件名稱。Gcc編譯器的調用參數大約有100多個,其中多數參數我們可能根本就用不到,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參數。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
其中options就是編譯器所需要的參數,filenames給出相關的文件名稱。
-c,只編譯,不連接成為可執行文件,編譯器只是由輸入的.c等源代碼文件生成.o為后綴的目標文件,通常用于編譯不包含主程序的子程序文件。
-o output_filename,確定輸出文件的名稱為output_filename,同時這個名稱不能和源文件同名。如果不給出這個選項,gcc就給出預設的可執行文件a.out。
-g,產生符號調試工具(GNU的gdb)所必要的符號資訊,要想對源代碼進行調試,我們就必須加入這個選項。
-O,對程序進行優化編譯、連接,采用這個選項,整個源代碼會在編譯、連接過程中進行優化處理,這樣產生的可執行文件的執行效率可以提高,但是,編譯、連接的速度就相應地要慢一些。
-O2,比-O更好的優化編譯、連接,當然整個編譯、連接過程會更慢。
-Idirname,將dirname所指出的目錄加入到程序頭文件目錄列表中,是在預編譯過程中使用的參數。C程序中的頭文件包含兩種情況∶
A)#include
B)#include “myinc.h”
其中,A類使用尖括號(< >),B類使用雙引號(“ ”)。對于A類,預處理程序cpp在系統預設包含文件目錄(如/usr/include)中搜尋相應的文件
其他的一些安裝方法
- 通過port安裝;
- Github安裝。參考:https://github.com/kennethreitz/osx-gcc-installer;
- 通過手工方式安裝,也是通過用終端實現的;
- 通過homebrew安裝;
以上參考來源:趙磊的技術博客:http://elf8848.iteye.com/blog/1973736
使用homebrew安裝gcc
該方法只適用于Mac OS,windows用戶可以用Cygwin配置好一個類似Linux的環境來實現;
第一步。已經在電腦上裝好了homebrew,具體直接在homebrew的官網上查看,記得是一條代碼在終端里就可以實現安裝homebrew。
第二步。一條代碼就安裝好了。 brew install gcc
好的,我們安裝好了,可以通過在終端用 gcc -v 查看我們安裝的版本。
感覺需要寫一個簡單的hello_world的.c文件作為一個練手用來看看怎么在終端上編譯并運行我們寫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