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參加晨會感覺時間飛速,一轉眼就已經八周了,有感覺自己的成長似乎慢了一些,但是至少是在行動。不放棄,充滿希望應該是報有的精神的狀態,今天的晨會分享,我不但看到了每個學員自我的成長,也看到了班級的成長,流程清楚明了,簡潔清晰,流暢緊湊。真的是群體的學習力量是巨大大的。
一、學員分享感悟
1.寬寬發言:如何高效記錄,紙筆或電子記錄,電子記錄可選擇有道云、印象、簡書都可以!電子記錄的分享,記錄分為前,中,后
? ? ? 記錄前:1)提前準備,了解會議流程和主題內容,總結會議記錄格式,提前復制列好!2)提前了解思考帶著問題、目的去聽,可以增加理解力!
記錄中:1)集中聽與記,2)善用工具:手打字+訊飛語音兩者結合。3)快速歸納提煉要點4)學會縮略、概述、簡寫等小技巧5)準確真實,清楚條理,排版清晰
記錄后:對已經記錄的內容做快速整理和完善。
寬寬的分享讓快速掌握高速記錄提供了方法。
王夢穎分享:如何面對低潮期,懷疑自己。方法不要使用意志力,要學會與身體共處。保證睡眠,保證情緒穩定,確保運動適度,不要過多的損耗和透支身體的方式來追求目標。
李燦分享:遇到傷病方法,1、不要害怕;2、持續疼痛要到醫院就診,找出原因,不然今后還會復發;3、找有經驗的人咨詢方法。
楊慧玲分享:
情緒管理:無論在做什么,都是為了幸福。如何與負面情緒相處?1)找個安靜的地方,與自己呆著,聽從自己的內心,隨意哭,隨著自己的身體隨意動,釋放自己的情緒,直到自己的身體舒服一些。2)問問自己身體怎么樣才能得到滿足?如何滿足
? ? ? 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走向幸福
孫容慧分享:
小事件分享:把拖拉的事情改掉!計算時間要有預留,孩子的經常遲到,不要趕時間,每件事情要提前,給予孩子愛與鼓勵。
蔣蕊:
群體學習帶給我的力量,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組,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二、如何進行“斷舍離”
曹慧云老師,時間管理的踐行者,極簡主義生活的實踐者,今天老師的分享真的是受益匪淺,最喜歡那句“用物質的減法做心靈的加法”
人與物品的關系:很多人會覺得擁有越多的東西,才會擁有生活,才能服務于生活,才能把事情做好,實際擁有物品也是一種欲念,我們是為了我們的安全感或者是面子。
我們過于執著,覺得擁有才能更加幸福。其實我們往往擁有越多,發現你離幸福更遠,在我們不斷改善生活的過程中,那種真正的輕松自在安寧才是真的。
斷舍離看似是對物品的整理,其實是為了調整內心的有序和安寧。物品的需求是對內心不安和執著的遮掩。
我們應該活在當下,可如何活在當下:真正的思考是我真的需要嗎?這個物品現在對我有幫助嗎?現在的衣服,適合自己嗎?符合自己現在的狀態嗎?讓自己怦然心動嗎?
物品與自己的關系時間軸是在現在。
三種不能斷舍離的心理:
1)逃避現實型:
對自己和家庭不滿,找各種事情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不面對現在的問題,慢慢的惡性循環會更嚴重。
一個家庭關系好不好,去看他的家,不是多么豪華,是不是整潔有序,有空間感。
2)執著過去型:
留戀過去時光,很多獎杯等東西不舍的清理,案囤積,這個物品的價值其實是沒有發揮的。不愿意更新,擔憂未來的不安,過去囤積日用品。
3)擔憂未來型:物品存放不是多就是好。
實際是把錢用在了不需要的地方,現金是需要流動的,能量也需要流動,錢是有能量的。
我們的空間分為:
1)看不見的空間,封閉的空間:打開里面,找不到東西,心情煩躁,物品空間要有留白,整理有序,才能有心情。物品有70%才有欲望整理。
2)看的見的空間, 開放式空間整潔,在這樣的空間里做事情會更高效。
給孩子留一個可以學習的空間,對空間的管理的能力。
空間需要留白。空間空曠敞亮,愿意打掃,像心靈敞亮一樣特別舒暢舒服。
控制好入口,清理出口。
沒有絕對扔不了的物品,扔還是不扔,原因不是物品,是自己!是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心腦不合一,心里覺得沒有用,但是腦子處理不舍的扔。心腦不合一的時候,能量在不斷的拉扯,是不斷外泄,內耗非常多,就沒有行動力。斷舍離是提高行動力的有效方式。
不要為未來的沒有發生而去困擾和擔心。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遇到麻煩比較費時一些,從來沒有扔不掉的東西,是對未來的擔憂,要多思考這些東西對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
擁有和失去:想想我們擁有的不需要的物品,同時也失去了什么?沒有絕對的擁有和失去,只獲得真正需要的就好,而不是被不需要的物品而占據我們的空間和內心,讓我們不放松。
扔還是不扔,是考量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是扔不了,而不是不想扔。扔是我們人生邁向新的空間和人生的第一步。時刻覺察舒服和需要。
透過斷舍離,獲得自我肯定感,更加了解自己,喜歡自己,掌控自己。行動起來,實踐斷舍離,體會斷舍離背后自己內在的變化,用物質的減法去增加內心的加法。活在當下,心腦合一,行動起來,實現看的見得內心和諧。
如何行動:第一步:先從個人的物品開始,這樣會有極大的掌控力
第二步:書籍,生活用品。近階段你比較關注的領域,劃分類別。
? ? ? 放下過去,不斷更新,看見當下,和當下新的關系、新的人、新的對方去在一起。看見現在的一切,回到當下!關注當下!你會更加擁有現在的更好的關系!斷舍離不是和物品的關系是和自己的關系。
? ? ? 對我這種開心了、悲傷了等等情緒的時候都透過買東西來平衡的人,是心理的一種掩飾與回避,而在聽斷舍離的同時,觸及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