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自幼立志成為有文化的吃貨的文藝小青年,
成長途中,米粒兒佩服的人不多,黃磊叔叔是一個。
1971年的大才子黃磊,集演員、導演、編劇、制片、歌手、老師......等幾百種技能于一身,
年輕時候的顏值堪稱盛世!米粒兒至今不能忘記《橘子紅了》里的耀輝和《人間四月天》里的徐
志摩。【米粒兒知道自己暴露年齡了,感覺不可以叫黃磊叔叔了】
娶妻生子后的黃磊堪稱娛樂圈愛家楷模,更為了最愛的人熱情澎湃地成為了一名美食家,
當然代價就是,從S碼變成了XXXL碼。
但這些表象的崩塌絲毫不能影響這位才子的內在光輝,近日,黃磊更將美食做成了以及的主業,
不僅寫了一本骨骼清奇內涵深厚的食譜《黃小廚的美好日常》還創辦了史上最清新最溫暖的美食節目《黃小廚的春夏秋冬》。
米粒兒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黃磊關于梅菜扣肉的一些看法。
不虧是有文化的美食家,簡簡單單的一盤梅菜扣肉,被黃爸爸解讀出了無盡的人生哲學,
這其中的奧義,就來請大家邊看邊想了!
黃磊
“我覺得菜譜是一種有用的書,因為讀完了還能把它給吃了,用途很廣泛!
其實讀書,最大意義就是給我們一個窗口或渠道讓我們去了解一些東西,讓我們形成一個好的知識結構。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叫《春膳》,是一個叫叫阿言德的南美作家寫的。這本書寫的是性和食材的關系,就是哪些食材是可以讓你可以春情蕩漾的。
《春膳》食譜
其實這種知識就是個系統,讓我們去更好地接觸美食這件事!
事實上,讀書很大程度上就是構建了我們的知識結構,而后讓我們變成一個更如常、更平常、更正常的人,這就是好的知識結構給我們的益處。而我們會根據環境、家庭、父母的影響來選擇我們的知識結構,這也就形成了每一個不同的人本身。
西方有一句話說的好,“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我覺得這挺有道理。中國人獨特的吃法就決定了中國人是以怎樣的思維方法或生活方式存在的。
關于吃,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父親對我的影響。我小時候父親做給我吃的東西,現在我做給我的孩子們吃,比如說咖喱土豆牛肉、梅菜扣肉、紅燒五花肉、紅燒帶魚、糖醋小排,這些都是童年餐桌上常出現的菜肴,傳承到了現在。而這種傳承帶給我的,是一種美食系統。這個系統特別簡單,所有的美食都跟記憶、跟家庭,我們留下的味覺都關聯特別大,這些你說它的系統其實就是我對我父親、母親、對我家里的飯,對我那個味覺給我留下的那個印象。
因為父親小的時候家里條件特別好,多疑我父親很愛做好吃的。后來呢,到了困難時期,即使家里條件不那么好了,但他會憑借著記憶,盡可能地將童年的味道帶給我們。我父親是演員,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做梅菜扣肉時候那個“扣”的動作,簡直就像一個表演一樣,每次他扣肉那個時候的感覺就像是他上臺謝幕似的。
我印象中我父親做獅子頭,切這個馬蹄,荸薺,切成那個小丁,肥肉切成那石榴米,父親會弄得特別認真,然后炸,炸完之后裹上醬油汁。每年我就印象中過年的時候,我父親就在做獅子頭的時候那個認真,我就在旁邊看,留著口水等,這種印象到現在都不會忘記。
而在這些看似簡單的美食系統里面,還蘊含了一層系統,那就是中國這個國家對“家庭”對“親情”的信仰。所以美食,是一套系統,透過你對美食的看法,可以看到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從讀書到一碗梅菜扣肉,從家族傳統到一個人的知識結構,黃老師為大家解析了一種讀書的態度,和做人的系統。米粒兒決定去找一本黃老師的菜譜來讀一讀,說不定也可以吧自己培養成一個地道美食家呢!
ECHO LO 原創圖文,轉載須著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