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那么,什么才是好家長呢?好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生活,還要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 ? ? 最失敗的家庭教育,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媽,加上不管不問,還幫倒忙的爸!或者是有一個包辦一切的爸,加上不管不問,還幫倒忙的媽! 本來小孩從小聰明可愛,怎奈越長大越不聽話,不但成績越來越差,而且性格越來越叛逆,動不動就和家長吵,有時候甚至威脅。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根源還是在家庭教育上。 當媽媽的總是心細,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個人承包,從來不用孩子插手,生怕孩子做不好。爸爸則有些大男子主義,回家的時間本就不多,而且還對孩子教育的事情完全撒手,什么都不管。
? ? ? 其實家長能給孩子很多正確的影響:領著孩子運動,帶著孩子做手工,給孩子更廣闊的天地,更大氣的胸襟,更豐富的知識。但是許多家庭中,這些角色卻是缺失的,總是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另一方,自己卻借口工作繁忙,躲個清閑,其實這樣的家長們懶一時,躲一時,卻會耽誤孩子的一輩子。因為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性格、情感、意志上難免會有一些缺陷。家長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空間,不要把對生活的期待都壓在孩子生活上,把孩子當成人生唯一的希望,從而給孩子太大壓力。導致家庭出現缺失的父愛、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解決這種現狀的最好辦法就是家長回歸家庭、父母調整心態,孩子才會健康快樂,家庭才會溫馨幸福。
? ? ? 好家長應該是有愛心的。首先要關心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感受,用愛和關懷來滋養孩子的成長。愛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煩惱,給予他們鼓勵的話語甚至溫暖的擁抱。我們家長們請想一想有多長時間沒有鼓勵過孩子,有多長時間沒有和孩子好好的聊天,又有多長時間沒有給過孩子一個簡單的擁抱;各位家長再想一想是否知道孩子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哪個更重要?
? ? ? 好家長也要能夠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與孩子保持開放和坦誠地交流,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他們適當的建議和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 ? ?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家長,我們常常懷揣著滿滿的期望,急切地渴望看到他們的每一次進步,每一個成功。然而,在這匆忙的期盼中,我們有時會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品質——相信。
? ? ? 不信任孩子的根源在哪呢?其實不信任孩子的根源在于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你說:“沒事,我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你一關上門就會想,孩子一定在家玩手機呢!這種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不喜歡、不尊重他們。不信任孩子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們總是努力想把孩子培養成成功的人,致力于讓孩子成為“人才”,但卻忽視了孩子首先要成為“人”的問題。這才導致了各種各樣問題孩子的出現。
? ? ? 學會相信,是給予孩子最堅實的心理支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潛力和才能。當我們真正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相信他們能夠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孩子便能從我們的信任中汲取勇氣和自信。就如兩個柿子一樣,一個熟了,一個還非常生!我們都相信今天還很生的柿子,過幾天一定會熟的!
? ? ?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學會相信,無疑是給予他們最堅實的心理支撐。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閃耀著獨屬于自己的光芒,懷揣著無盡的潛力和才能。
? ? ? 當我們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堅信他們有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有智慧去解決接踵而至的問題,孩子便能在這份信任中獲得勇往直前的勇氣和堅定不移的自信。當然這種信任并非是毫無根據的盲目之舉,而是源自于我們對孩子細致入微的了解與耐心持久的觀察。
? ? ? 孩子的每一次努力,哪怕只是細微如塵埃的進步,都值得我們給予真誠的肯定和熱情的鼓勵。那一句贊揚的話,可以說就如同春日里的微風,能喚醒希望的種子;如同冬日里的暖陽,能賦予他們向上的力量。認可孩子、相信孩子,會成為他們前行的動力,讓他們在走在正確的路上的步伐更加堅定。
? ? ? 當然,相信孩子,也要體現在尊重他們的選擇上。在合理的范圍內,讓他們去勇敢地嘗試,哪怕會犯錯,也無需過度擔憂。每個人都會犯錯,人生本就是一場充滿探索與試錯的旅程,只有在親身經歷中,孩子才能積累經驗,收獲智慧,實現真正的成長。每一次的嘗試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每一次的錯誤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向我們學校每次開展活動,美食節、羽毛球比賽、演講比賽甚至頒獎大會都是讓孩子們自主策劃、自己拿出方案、自己組織、自主開展,學校在配合學生,而不是學生在服從學校。在每次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都充滿了自信,因為我們相信孩子們能夠辦好。當我們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內在的力量,相信他們有勇氣和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去解決復雜的問題時,孩子便能從我們堅定的信任中獲得無盡的勇氣和自信。這份自信會成為他們勇往直前的動力,讓他們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無所畏懼。
? ? ? 相信孩子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在合理的范圍內,讓他們去嘗試、去犯錯,這并非縱容,而是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孩子在經歷嘗試與犯錯的過程中,會逐漸積累經驗,學會自我反思和調整。每一次的經歷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明白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失敗并不可怕,只要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便能不斷進步。
? ? ? 所以我們不要害怕學生犯錯,要學會“融錯”,讓“錯誤”成為學生樂學的助跑器,而不是絆腳石。
? ? ? 當大家選擇相信,選擇放手,我們會驚喜地發現,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堅強、更加聰慧。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應對挑戰,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創造力和適應能力。
? ? ? 作為父母,我們要成為孩子最堅定的信任者。學會相信,賦予孩子信任的力量,讓他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去追尋屬于他們的那片星空。相信孩子,就是相信未來。因為在他們身上,有著無限的可能。
? ? ? 另一個主題是,學會等待。
? ? ? 就如前面說的兩個柿子一樣,一個熟了,一個還非常生!我們都相信今天還很生的柿子,過幾天一定會熟的!但我們要有等待柿子成熟的耐心。
? ? ? ?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應對。要理解孩子的成長階段,接受孩子的犯錯,并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和鼓勵。耐心的家長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堅韌品格。
? ? ? 教育是一場慢的藝術,需要我們學會等待。等待,并非是一種消極的不作為,而是一種更深沉的愛與智慧,是一場溫柔的堅持,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
? ? ? 孩子的成長如同花朵綻放,需要時間和適宜的環境。他們不是按照成人預設的模具快速成型的產品,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和軌跡。我們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標準去衡量他們前進的步伐。
? ? ? 等待并非無所作為,而是在陪伴中給予耐心。當孩子在學習上遭遇難題,我們若立刻將答案和方法全盤托出,或許能解一時之急,卻剝奪了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機會。相反,若我們能耐心等待,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琢磨、去嘗試,也許會驚喜地發現,他們的思維遠比我們想象的活躍,他們能憑借自己的努力找到出乎意料的解決途徑。這種自我探索的成功體驗,將成為他們未來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信心的源泉。
? ? ? 孩子性格的塑造同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性格塑造方面,孩子更是如同未經雕琢的璞玉。當出現波折時,強行糾正往往事與愿違。性格的養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用時間和關愛去慢慢熏陶。我們的耐心等待,就如春風化雨,能在無聲中滋潤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溫暖與包容中逐漸調整、完善自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有著自己的成長節奏和方式。我們要做的,是提供適宜的土壤、充足的陽光和水分,然后靜心等待他們發芽、開花、成熟。
? ? ?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容易陷入焦慮和急切的誤區。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早早學會了某項技能,就迫不及待地給自己的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生怕落后。然而,這種過度的干預和催促,可能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削弱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 ? ? 等待,是對孩子的信任。相信他們內在的力量,相信他們能夠在經歷中成長,在摸索中前行。這種信任會傳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 ? ? 等待,也是一種自我修煉。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追求效率和即時的成果,但孩子的成長無法速成。在等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克制自己的焦慮和急躁,摒棄功利心和浮躁之氣,學會調整自己的期望和要求。我們不能因為孩子一時的成績不理想或者表現不如他人,就對他們失去信心和耐心。我們要相信,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正確的引導,每個孩子都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這不僅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我們自己能以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種種。
? ? ? 等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尊重他們的個性,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而是要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做一個默默守護的引路人,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在他們迷茫的時候給予指點,在他們前行的時候給予鼓勵。
? ? ? ?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我們不能總是催促他們快走,而是要跟隨著他們的節奏,一同欣賞沿途的風景。學會等待,用愛陪伴,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青柿子的孩子定會成熟。
? ? ? 讓我們能靜下心來,學會相信孩子,相信他們內在的無限可能;學會等待孩子,等待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呼吸,去犯錯,去收獲。只有在相信和等待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擁有堅定的內心和獨立的人格,才能真正迎接未來生活的挑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