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中國國粹的日本男孩來到了中國的玉茗古鎮,然后與人戲不分的昆曲女演員邂逅,這會發生多么動人的故事呢?這個問題無時無刻不在我的腦海里飄蕩,我是多么想知道這個故事的一切,耳邊卻只有一個旋律反反復復……
日本男孩上書歉為完成爺爺的遺愿,來到中國的玉茗古鎮歸還殘缺的半部《同夢記》,遇到了與世隔絕、生命里只有昆曲的鄔墨夕,兩人一見鐘情。仿佛相遇之后才覺得對方賦予了自己生命的意義,而之前所經歷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場相遇。
昆曲中青衣的美不是能用言語來形容的,特別是上了妝之后的青衣,男孩一直在這種古典美之中沉醉著。他吹洞簫,一直吹的是《離魂》;她演旦角,始終都是杜麗娘。兩人是不用言表的惺惺相惜、靈肉相和,就像是黛玉和寶玉之間發自靈魂深處的情感,那樣美好純凈,黛玉曾說:“你不用說了,你要說的我已經都知道了?!边@是最讓我欽嘆的境界,想必他們之間就是這種感覺。
然而世事永遠不會甘于平淡,我看到旦角的紅衣在暗夜的風中飛舞著,男孩的面孔開始變得凄然,不顧一切地追了出去。后來她的鮮血淌了一地,暈染了那本牽著兩人魂魄的《同夢記》,她的淚水洗掉了粉墨,無論如何,有情的無情的都無法分開兩顆相愛的心。結局是兩個人生死攜手,也許這就夠了。
后來的劇情突然發生轉折,據說是因為男孩與女孩之間橫著無法逾越的國仇家恨。日軍侵華的時候,男孩的爺爺殺死了女孩的奶奶,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擋不住愛。最后的結局是撲朔迷離的,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夢里男孩和女孩為了纏綿悱惻的情雙雙赴死,夢醒了男孩依舊回到了剛來古鎮的那條船上,轉眼間看到了剛從橋上走過的女孩,只是在夢里似曾相識。
這是霍尊主演的一部電影,名字是《花落夢深處》。夢是一切的中心,《牡丹亭》是游園驚夢這場夢成就的,電影也是在夢里愛上一個人。(《同夢記》其實是沈璟根據湯顯祖的《牡丹亭》改編的,如今只存殘曲三支。)夢在我們中國古典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詩人有“夢里花落知多少”,影片的名字也許正與此相關。
為什么我會發現這部電影呢?其實,近來我腦海中一直回旋著霍尊的《梨花頌》,所以又去翻了一遍他的所有歌曲,其中就包括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粉墨》,看了無數遍它的MV,因為它太有故事了,是那么地讓我癡迷。
曲子一開頭唱道:“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但求相思不相見,便勝過世間萬千”?!叭缁谰?,似水流年”是昆曲《牡丹亭》里的,但這后半句“但求相思不相見,便勝過世間萬千”就值得細細品味了,我猜想是兩個人在經歷這么多之后,便想若沒有這場相遇,一切糾纏就都不會有,各自平平凡凡地度過一生就挺好,至少對方是安好的。這就有些像倉央嘉措的《十戒詩》:“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霍尊的這首《粉墨》實在是太動人,幾乎包含了這兩個角色的所有情感,雖然說我暫時還沒法看到這部電影,但是聽曲就能帶給我很多感受,而且這首曲子加入了昆曲擻音的唱法,更與影片相契合。
MV中的旦角極美,她的神韻、一靜一動都讓人癡迷。因為我不久之前看了徐帆的《青衣》,這部講述了一代青衣人生起起伏伏的經典劇作,對青衣的意蘊有了幾分心領神會,所以對旦角很注意。我發現她扮上妝之后很像徐帆塑造出來的筱燕秋,更相同的是這兩個人此生都只為青衣,她們一輩子都活在昆曲的世界里,卻不用去演青衣,因為她們本來就是。
她口中的《離魂》是凄美動人的:“海天悠、問冰蟾何處涌?玉杵秋空,憑誰竊藥把嫦娥奉?甚西風吹夢無蹤!人去難逢,須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別是一般疼痛……”是否她也在期望能像麗娘那樣死后還魂,然后一直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呢?男孩也一直在吹《離魂》,那樣動情、那樣如怨如訴。他懂,他都懂。
關于這部電影,我不能夠再多講了,因為我沒能看到原原本本的作品,這是一直很讓我遺憾的,所以只能一遍一遍地聽曲,講這些不著邊際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