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韓壽偷香”“相如竊玉”“張敞畫眉”“沈約瘦腰”合稱四大風流,這些典故多次被引用在文人騷客詩詞文章中。但古人所理解的“風流”一詞與今有些差異,其實是浪漫、倜儻的意思,各位同學不要想歪了。
韓壽偷香
話說西晉南陽人韓壽不僅長得年輕貌美,現在的話叫小鮮肉,而且擅長詞曲,還是個文藝青年,令當時城中閨中少女、椒房少婦愛慕癡迷,看來中華五千年來女士的品味沒怎么變化。韓壽有一次到西晉權臣賈充府上拜會,不想被賈府的小女兒賈午看中。賈午也不是什么美女,她的姐姐賈南風是歷史上有名的丑女。賈午見了韓壽后春心蕩漾、日思夜慕,讓奴婢叫他半夜翻墻入內幽會。二人由此多次私會,賈午還從她父親那兒偷來一種西域出產的奇香贈送給了這名美男子。過了段時間,因為韓壽身上異香,被賈充懷疑派人巡查發現,遂順水推舟“以女妻壽”。韓壽也因此平步青云,從賈充手下的司空掾一直做到散騎常侍、河南尹。
相如竊玉
大家就很熟悉了,典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西漢著名文學家,擅長鼓琴,其所用琴名為“綠綺”,就是傳說中最優秀的琴之一。相如少年英才,在漢景帝身邊做武騎常侍,后來借病辭官,投奔好友臨邛(今邛崍)縣令王吉。臨邛縣有一富豪卓王孫,女兒卓文君容貌秀麗,風姿綽約,素愛音樂也善于擊鼓彈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丈夫先死,成望門新寡。
司馬相如早巳聽說這位佳人,他趁作客卓家的機會,借琴表達自己對卓文君的愛慕之情,“鳳兮鳳兮歸故鄉,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艷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這種直接大膽的措辭,使得在簾后傾聽的卓文君怦然心動,并且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后一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私奔到今成都琴臺路附近當壚賣酒,最后其父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愛情。后來相如成名變心后悔,欲拋棄糟糠之妻,不過終究沒好意思下手。
張敞畫眉
西漢時期,才子張敞在漢武帝下面做京兆尹,他和夫人感情很好,因為夫人幼時受傷,眉角有了缺點,所以他每天要替他的太太畫眉后,才去上朝,于是有好事之徒給漢武帝打小報告。一次,漢武帝在朝廷中當著很多大臣對張敞問起這件事。張敞就說是夫妻之間,在閨房之中,還有比畫眉更過頭的玩樂事情,你只要問我國家大事做好沒有,我替夫人畫不畫眉,你管它干什么? 后來,人們遂用“張敞畫眉”來形容多情丈夫和閨房之樂。
沈約瘦腰
不過這個故事里就沒有女主角了。沈約是南朝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西)人,先后在宋、齊、梁三朝做官,舊史一般稱他是梁朝人。沈約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少年勤懇好學,青年時期已經“博通群籍”,善寫文章和做詩,是永明體的創立者之一,還花了二十年時間寫成一部晉史,不過沒有流傳下來。沈約雖然文名大噪,但在政治上卻沒有突出建樹。因恃才曠放,在一次與梁武帝的詩文比賽中落敗,沈約事后狡辯說故意讓梁武帝,結果引得梁武帝異常震怒,本欲治其重罪,幸虧得沈約好友徐勉的上書勸諫。更為不幸的是,他的另一好友張稷因為酒后失言得罪梁武帝被外放至死,梁武帝問沈約對自己處理張稷一事的看法,沈約很不以為然,遭到梁武帝的痛責。經過如此這般地再三驚嚇,沈約終于病倒了,日益憔悴,腰圍速減。公元513年,這位詩壇的一代宗師憂懼辭世。“沈約瘦腰”,在文學上多用于文人品性,含義就是病容憔悴、抑郁多疾的帶有憐憫性質的貶義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