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農歷四月初四? ? 坐標山西
先生老家有農歷四月初四燒香祭拜的習俗,從小生長在城市的我從未去過農村,又聽說那天有廟會,十里八村的都會去表演節目,抱著湊熱鬧的心思,我開啟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廟會之旅。
前一天晚上,我們駕車回去,從我們居住的城市到農村老家不過一小時,一路上小雨相伴,說話間就到家了。因為天色已晚,加上老家沒有安網,簡單吃了頓飯后便睡了,夜間被狗叫聲吵醒了幾次,但也算睡的安穩。
清晨五點,又被窗外的鳥叫聲吵醒,嘰嘰喳喳的,一看天才蒙蒙亮,這時的我不免有些起床氣了。先生也醒了,笑問道,“你聽到啄木鳥的聲音了嗎?”“啄木鳥?”我問,就是“噠噠,噠噠噠的聲音”先生說。聽到這,頓時起床的怨氣都沒有了,匆匆下樓去尋找啄木鳥了,畢竟我還從沒有見過呢。
陰歷四月,樹都綠了,加上昨夜下了雨,樹葉的味道混合著泥土的味道,一下子喚醒了身體。溜達一圈,看見了幾只灰突突的羊,追了幾只傲嬌的公雞,喂了下不知道誰家的狗,摘了幾個桃樹上剛長出形狀的小桃子……先生喊我回家吃早飯,問我“你看到啄木鳥了嗎?”這才想起,我竟把這事給忘了。
飯后,我們駕車準備前往廟會,路上看到很多人也在陸陸續續的往廟里走,手里拎著餅干,鞭炮還有五顏六色的紙,雖不知道這是做什么的,但想著應該是這邊的習俗,也就沒多問。開了五六分鐘,我們就到了。停車難這種世紀難題,連村里也不例外,我們把車停在不遠處,步行前往廟內。
還未進廟,就被香火味嗆得不行。原以為燒香拜佛都是一根一根地點燃,走近一看,都是一把一把的,熏的眼睛都睜不看,可能是越多越虔誠吧。人們把自家帶的餅干糕點放在香爐前,然后跪拜,把彩色的紙和鞭炮放在指定的地方集中點燃,過程雜亂又有序,喧鬧又肅穆,但畢竟我也不是什么信徒,加上煙霧太大,便匆匆走開了……
遠處賣小吃擺攤的吸引了我的注意,點了一碗涼粉,這東西,我在東北還從沒有吃過,QQ的一坨,然后用工具刮到碗里,澆上自家做的鹵和芥末粉,滿滿一大碗,夏日里吃上一碗倒也痛快。這時來廟會燒香祈福的人越來越多了,廟前空地上的節目也開始了。那場面可以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形容了。上房的,上樹的,坐板凳的抱孩子的……我也擠到了前面,前幾個節目是歌舞表演,哈,竟是那熟悉的廣場舞歌曲,跟著就能跳起來的那種,但是雖說村子偏僻,設備簡陋,可人們也都是盛裝出席,也看的出是認真排練過的。
幾支舞蹈下來,我覺得無味,拉著先生要回去了,接下來的節目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我眼中這是一個以鑼鼓為伴奏的,無人聲情景劇,幾個小人在場上滾來滾去,跳來跳去,其中老太的扮演者可以用戲精本精形容了。先生說這叫“二鬼摔跤”,是一個人背馱著二鬼道具進行的,是這里的傳統表演節目,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整場廟會持續兩個小時左右,最后以一場鑼鼓隊的表演收尾,表演者人數不多,談不上震撼,但很有氣勢,指揮的小姐姐非常賣力,每個表演者都特別有精氣神。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的感受鑼鼓隊,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聽說下午還有說書表演,但因為停留時間有限,便匆匆返程了。短短的一天,感受最多的是這里的人對神靈的敬畏,對宗教的信仰,對客人的熱情還有對生活的熱愛。也許隨著時間流逝,很多傳統的文化會被淡忘,傳統的技藝將會消失,但我相信這種熱情和熱愛會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