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種男人愛獨自肩負起生活的一切,那么各種辛酸委屈,他們都會默默地獨自承受。因為他們想展現給摯愛之人的,都是他們容光煥發的一面。不是為了虛無的自尊,只為了不讓自己所愛之人擔心。這也算是他們的一種溫柔吧。—— Neyo
這是上一期打卡Neyo寫的老麥克的故事里面的一段話,當時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感觸很深,因為想起了我的爸爸。
不知道該從何而起,因為感情太深,想說的太多。
1996年的夏天,他為了家庭,放棄了工作。
在我出生后的第三天,爸爸被當時所在的公司安排到新疆去完成一個項目,一去就是三個月。初為人父的他還沒從喜悅中出來,就要和妻女分別,這個心理落差還是挺大的。媽媽說,爸爸是一個很顧家的人,在新疆的那幾個月,他幾乎每天都打一通電話回家,甚至比我媽還嘮叨。
后來項目完成以后,他回到廣東,就把工作辭去了。那條小裙子,也是他回家第一天給我買的。因為他所在的職位,要經常出差,而且一去就是以月計算,他對家里的一切不放心,尤其是初生的女兒。
作為一個剛成家不久的男性,他就是家里的頂梁柱。當時家里的所有收入來源都靠爸爸那份微薄的工資,因為媽媽生下我之后也沒有在外工作了,所以辭職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他在工作和家庭之間,還是選擇了家庭。當然,他后來也開始在其他行業發展,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直到現在。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當年爸爸選擇了堅持那份工作,那我們之間的感情是不是就不會像現在那么深;如果當年爸爸常年在外公干,那我的成長是不是也會缺少了一些東西?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爸爸們在家里都扮演著嚴厲的角色,他們不善言辭不茍言笑,甚至把自己對兒女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里。
可是我的爸爸并不是這樣的。他不是一個嚴父,從來不會打罵孩子,也不會板起嚴肅的臉。他甚至會陪我們一起玩幼稚的游戲,讓我們依偎在他的懷里。在我們面前,他總是那樣的溫柔和藹。
據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上輩子",也不知道上輩子的我們是什么關系。我只知道,這輩子,我是他的女兒,他是我的爸爸。
他真的把我當作小情人一樣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把能給我的,我想要的,都給我。無論是呵護、疼愛、還是寵溺。
從小到大,在我的心里,爸爸就是我的英雄。他似乎無所不能,無論遇到多么糟糕的事,只要有爸爸在,我就會覺得很安心。所以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想起的第一個人,就是他。
「總是向你索取 卻不曾說謝謝你 直到長大以后 才懂得你不容易」
以前總覺得爸爸好厲害,似乎什么都懂。他是一個很健談的人,不僅能和他那個年齡段的人聊得來,連我的同學都可以和他聊上半天。無論什么困難放在他面前,他都可以淡定自如地解決。后來才知道,他的見多識廣樂觀豁達是因為他經歷了很多。
我的奶奶,也就是他的媽媽,在他小學的時候就因為癌癥去世了,所以他的童年并不完整,這也是他把家庭放在首位的原因吧。
他是家里最小的兒子,理應是備受寵愛的一個。但并沒有,因為爺爺對兒女一視同仁。所以年幼的他除了幫家里干農活,偶爾還會背著一個厚重的箱子走街竄巷地賣冰棍;十多歲的他,還去過建筑工地里打工,由于長時間在高空工作,導致現在的他對高空的事物產生恐懼,也就是畏高;后來還做過司機、銷售這類工作。
姑姑說,他真的很不容易,現在的一切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打拼回來的。
「多想和從前一樣 牽你溫暖手掌」
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黏著爸爸。每天他下班回家的時候,我都異常興奮,"爸爸!",激動的聲音響徹那間小平房,然后沖上去讓爸爸抱抱。他還會和我聊聊在學校發生的事,陪我看書做作業,那時候學習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會主動地拿出《小學生必背古詩》,每天背一篇給爸爸聽,還讓他在上面簽名確認(并不是老師要求的作業)反正當時就是一種小孩子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心,對學習的興趣特別大。所以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
說到這里,請允許我裝逼一下。從小到大,我都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那種品學兼優,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親戚鄰居口中的好孩子。由于爸媽從來不會在我的學習上施加壓力,所以成績對我來說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但我一直覺得爸爸對我太好,好到我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回報他,只好考個好成績讓他開心(雖然我考砸了他也不會不開心...)每當有人稱贊他女兒的時候,我都看到他臉上欣慰的笑容。所以,我很希望可以成為他的驕傲。
將來的我也許不會成為社會上的風云人物,但我也希望可以成為那個被親戚鄰居稱道的女孩,當爸爸出門的時候,鄰居的王大嬸和街頭的李大伯可以對他說:"真羨慕你有一個這么好的女兒。"
可是,再怎么好,都只是別人眼中的好學生好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也會有叛逆的時候。
我的叛逆期是在高中,雖然不是那種抽煙喝酒濫交打架的叛逆,但我的冷漠已經狠狠地傷透了爸爸的心。
連我自己也說不清為什么,每次回家他對我的關心和問候,都被我視作嘮叨,讓我覺得厭煩,我的回應總是那樣敷衍了事,或者默不作聲,甚至大聲地吼他。我知道當時的自己很糟糕,也知道傷了爸爸的心,可是他依舊一如既往地對我好。
然而,他越是這樣對我好,我的內心就越愧疚,表現出來的言行就不知不覺地變得更加冷漠更加叛逆。
其實有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成績。高中的我有點厭學情緒,也不是厭學,只是不喜歡學校里一切為了高考的教育模式(雖然全中國的學校都這樣)而且中考似乎耗盡了我的洪荒之力,高中之后的我就更加愛玩了。上課總是分心開小差,當時好像對學習這件事提不起勁。所以高中階段的成績總是平平無奇。
可能因為在我的潛意識里,成績是報答爸媽的途徑,可我卻拿不出好看的成績單。所以當時爸爸的寵愛就變成了我的負擔。我想逃避這種愛的負擔,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在不經意間傷害他,不想他對我那么好,因為不值得。
后來,他不敢和我說太多話,可能是怕我生氣,也可能是已經對我很失望了吧。有一次他終于忍無可忍,直接問我:"你現在是不是很討厭爸爸?"
當時我的心就好像突然被刀割了一樣,好痛,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任性徹徹底底地把他傷透了。但我還是沒有回應他,因為我很內疚,也很討厭那時候的自己。
那天晚上我給他寫了一封信,把我那段時間藏在心里的話都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其實我從小就有這個習慣,很多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我都用書信或者小紙條的形式寫出來,現在就是用手機短信,長篇大論的發過去。把那封信悄悄地放在他的床頭,我就上學去了。
我已經忘記那封信上面寫了什么,只記得后來媽媽偷偷跟我說爸爸看完之后就哭了。等到我周末回家的時候,好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融洽。
我的叛逆期,也就結束了。
「謝謝你做的一切 雙手撐起我們的家 總是竭盡所有 把最好的給我」
在我的成長里,爸爸對我的影響很深。雖然他不是什么文人儒士,也不是什么億萬富豪,但他的為人處世都是值得我學習的,也讓我擁有了健全的人格。
我還想過,將來的擇偶標準就按照我爸那樣的,不抽煙不嗜酒,不說臟話還孝順又顧家。他不僅是一個很稱職的父親,還是一個很合格的丈夫和一個很優秀的兒子。
再過幾年,爸爸就是一個年過半百的人。歲月偷偷地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跡,兩鬢逐漸變得斑白,魁梧的身材也日漸發福。長大以后發現,爸爸并不是全能的。不懂得操作手機上的軟件時,他會驚慌失措;看到一大堆英文的時候,他顯得有點窘迫...
其實,他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
在這艘叫做「家庭」的輪船上,他是背負重擔的船長,所以必須強大地面對所有風浪,盡他所能保護著他的船員們。他的負責和擔當,讓我們無比地尊敬和信任他。
總有一天,換我來保護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