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虞美人
? ?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 ? 這是南唐國君李煜所寫的詩歌,他是一國之君,卻對詩詞有很大興趣,而且寫下的詩,被千古流傳,這首詩大致寫的是他被俘虜,而后思念他在宮殿里的時候,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認為自己的宮殿還在,只是他自己的樣子變了而已,他寫詩,從不拘束,這就是為什么在李煜手上能把詞寫到一種境界,單看這首詞,他上來寫的就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上來就營造了一種氣氛,他寫的景春花秋月然后何時了,第一句就營造了一個悲傷的氣氛,秋天這個詞,人們未免會想到一些關于生命凋謝,年華逝去的事,李煜也一樣,他在宮殿里的美好時光過去了,他成了俘虜,走向了人生的沒落,然后何時了,像是很茫然,不知所挫一樣,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里有講到了小樓昨夜,然后又東風,怎么都會給人引起一絲凄涼,一國之君成了俘虜,然后又想起當時的處境,心里的滋味誰又能體會到,或許用他的另一個詞來講就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他還依舊幻想著自己能回到原來的時候,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生活在宮殿里的時候,然后到了最后一句,這才是正真的豪放,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已經春水向東流,他沒有婉轉的表達,可能這樣直接的說跟更抒發他自己的愁,讓別人剖有感慨,尤其是最后一句氣死一江春水向東流,用了一個比喻,把他的愁必做春水,滔滔不絕,永遠也消不盡。整個詩能把人帶進去,這就是為什么他的詩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