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姑娘,今年5月正式成為一名四川媳婦,說起這之中的感受,可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還記得第一次去他家,在樂山,蠻緊張。除了緊張最痛苦的就是樂山話聽不懂,他們講的又快,而且有的脫離具體情景,猜起來也很費力。最可怕的就是聽一整天的方言,到后面大腦直接死機。就像讓你聽一天的六級聽力一樣,到后面直接呆掉。
開始老公也沒有為我翻譯或解釋的意識,樂呵呵地在一起吹牛,忽然間他表嫂發現大家都在哈哈大笑,就我一個人一臉懵逼。我開始其實還是微微笑笑,或者跟他們的表情延遲同步,后面覺得裝的也累呀,真是痛苦。去他家的第一個晚上我真的難受,想哭,好像也真的哭了,想家。
更搞笑的他爸媽第一次去我家,他們講樂山話,我爸媽講甘肅方言,一般我倆會在中間翻譯。但是中午吃飯他們喝了酒飯后在一個屋子里聊天,我們出來在院子外面。就聽見他爸爸和我爸爸聊的好開心,聲音超大,一團和氣,但后來他們倆個都說其實完全沒聽懂對方在說什么……
除了語言,也有很多的習慣需要磨合。比如北方男孩帶女盆友回家父母要給紅包表示接受這個女孩。但樂山這邊沒這樣的習慣。所以第一次去他家后,身邊一些朋友就問我這個事情,我說沒有。其實覺得很沒面子的,當然我自己也在納悶。
但是我又覺得他爸媽對我很好,也不是不接納我的意思呀。再后來他爸媽對我依舊很好,阿姨會幫我洗衣服,收好放起來,每次回來還有專門給我做的好吃的,還給我買衣服鞋子,我終于放下心結,愛有很多種,只是方式不一樣而已。
其實還有生活理念的差別,他爸媽屬于只要生活還可以就會享受的,典型的四川人民吃喝玩樂,生活恣意。我父母呢,老實,勤懇,吃苦耐勞,總覺得日子應該先苦后甜,一直活的很累。
當然這些也會影響到我們兩個人的相處,他覺得我想的太多搞得自己很累,壓力大,我覺得他不夠深謀遠慮。經過一段的吵吵鬧鬧,我現在很能欣賞他的淡然,踏實,不焦慮,他也能看到我的努力和上進,終于和解。
因為差別,所以分歧。因為差別,所以有趣。遠嫁,痛苦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