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的效果
作為畫家,我們都希望觀眾能夠從作品中分享到我們的經歷。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部分地是通過重現對象的光感、深度以及表面來刺激觀眾的感官。
觀眾知道自己在看一幅畫,但同時又能燃起收到實際對象的存在。科學家和哲學家們的工作室驅除幻影,而畫家要做的卻是制造、保持幻影。只是我們的工作。
映射
要學會畫不同風格的光,就首先要對它的圖案有所了解,然后還要懂得這些圖案是如何起作用的,對光的圖案的了解可以通過一種方法達到,我們把它叫做映射。
映射就是把所有的光和影分解成具體明確的形狀,同時也要在每個行程之間設定邊界,要做出一張有結構的映射圖。
光的邏輯
映射是一種憑感覺作畫的技能,要理解我們所觀察到的,還要把光影圖案作為一種概念上的對象來看待。
光的邏輯可以簡單描述為:當光在一件三維物體上時,會產生亮的一面,暗的一面以及投影。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在暗的一面色調也不均勻。從其他物體發出來的反射光投射到了暗的一面。
用下面這種方法來觀察四種光的基本要素——亮面、暗面、投影和反射光。
了解光影圖案的有利之處在于,這是理解的光影圖案的基礎,這不是作畫的規則,而是觀察規則,他和映射一到使用可以對付復雜的問題。
光的造型
花光最好的方法是分兩步走,首先想想光影圖案,然后畫映射。比如畫人的頭部,我就先想成一個蛋,我要搞清楚亮面與暗戀的劃分。這是第一步,有了這個簡單的形狀固定在腦海中,我就可以邊看頭部邊把輪廓畫出來,同時區分出由眼窩、鼻子- 、面頰還有嘴唇產生的光與影的部分。
硬邊緣與軟邊緣的處理
邊緣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就是明顯有邊界。但是在作畫中,邊緣指的是任何兩個形狀的交界處。它可以是像桌子的邊緣一樣明顯,也可以是像霧中的人物一樣模糊,一副色調到位的畫就主要表現在將兩種邊緣處理得很好。
畫硬邊緣需要鋒利的作畫工具。一根有力的線條或單單是形狀邊界處的色調就可以表現出硬邊緣。在邊界明顯處、形狀變化處以及高對比處都可以使用硬邊緣。軟邊緣表現出來的是不太明顯的邊界,柔和的過度,形狀以及低對比度的部分。畫軟邊緣,需要的是淡化的技巧。
一般情況下,光越強烈越直接,邊緣就會越深越明顯。在作畫中可以把這種現象加以利用。
光源
光的性質取決于光源,在點著的日光燈的房間里,作品產生的效果必然是平整的形狀和柔和的造型。而如果是自然光從窗戶中投射進來產生的效果才是更為堅固的造型和更為強烈的對比。
在作色調畫之前,先提一個問題:光源在哪?一旦找到光源,就可以運用光的邏輯,而光影圖案也就清楚了。
要了解光,就要想象它只來自于一個光源。雖然光線幾乎不可能只來自于一個方向,但是為了簡單起見,就當作投射在對象上的光,只來自于一個方向。多次聯系后就能感覺到主要光源的方向,甚至能夠想象出光影圖案。有了這樣的知識,也就有信心把觀察到的畫下來。
光的性質對氛圍產生的效果
光的性質能夠牽動人的情感,在某些條件下,燈光可能會觸發那些過于細微而無法用語言表達的記憶。有時當我三名讓她夏日陽光下時會想起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所度過的童年時光。
光與影的合并
光的形狀和影的形狀,尤其是影的形狀,可以作為連接成分使用。
形狀合并起來會產生連貫一致,在合并形狀時,要打破事物的邊界。
記住合并的規則:把色調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連接起來,無需把整條邊界都連起來,有時只要連接其中幾處就夠了。
光、影和圖案
有一件事,是作為畫家一定要做的,那就是能把物體放在一起構成圖案或者把已經存在的圖案夸大效果,把觀察到的事物轉化形狀語言。
把眼前的每一個物體都想象成一個形狀,然后把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空間也想象成形狀,這樣周圍的一切事物就可以看作是一系列交錯的形狀,物體與空間就像拼圖游戲中的一塊塊小片,再加上光與影的形狀,要拼出圖形就有好多拼圖小片,這些小片是那么引人注目,甚至令人驚奇。
光與影以裝飾形狀以及形狀合并的形式為圖案服務。如果把兩者混合使用,就可能使我們用嶄新獨特的眼光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