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之前(Before Sunrise),日落之前(Before Sunset),午夜之前(Before Midnight)這一系列,是最經典的愛情電影系列之一。這個系列的愛情故事,沒有海誓山盟,沒有灰姑娘和白馬王子,沒有婆媳撕逼,沒有曲折回轉,沒有白血病失憶癥,它幾乎只有話癆,它的經典在于它比現實主義電影更貼近現實,而愛情的現實除了性,還是在于交流。雖然是虛構的人物、虛構的相遇、虛構的愛情,但是它展現的是生活真正的片段,普通人對愛情的理解與遭遇,拍的就像是兩位主演自己的故事,而每個不同的觀眾,也都能從中看到各自的影子。所以這三部曲的竟會分別相隔9年,分別反映了兩位主演在不同年齡段對愛情對人生對世界的不同感悟和情感所在,非常符合導演林克萊特的另一部作品《少年時代》拍攝12年的風格。
《愛在黎明破曉前》-- 美好的一夜,一生難忘
第一部《日出之前》拍攝于1995年,也正值兩位主演最青春靚麗的年華。伊桑·霍克屬于美國的文藝青年類型,有美國人的朝氣也有文藝青年的敏感細膩;朱莉·德爾佩則是非常典型的法國姑娘,五官并不濃重,但非常雅致,一身文藝氣息,但不矯情,總之越看越舒服,越看越賞心悅目。
《日出之前》講的是這對美好的人的美好相遇。這是美好的一夜。因為他們注定要在第二天分開,所以他們不用去想未來,不用去想任何不愿想的事情,拋開了愛情的條條框框。讓感情順其自然并不意味著放縱,所謂放縱是自己故意想放縱。
這是一段濃縮到一夜的純粹愛情,從試探,到青澀,隨之熱烈,進而擔憂,最后堅定,從容面對無限可能的未來。這是最自然的浪漫,火車上偶遇,一見如故,同游維也納。不得不給維也納點個贊,除了每個城市都有的電車摩天輪,這里還有熱愛業余表演的路人,有著動聽歌聲的唱片店,多瑙河畔的即興詩人,廣場上看手相的先知,熱情洋溢的吉普賽舞蹈,大義贊助紅酒的酒保,簡直就是24小時無間斷文藝青年浪漫服務。天時地利人和,兩位早早Kiss移除尷尬,敞開心扉,他們談往事,聊人生,論世界,品藝術,當然還有直面感情。兩個都是熱愛遐想又富有情趣的人,迸出了無數火花。但這種火花和王家衛電影里的“金句”很不一樣,王家衛的臺詞,我多數的反應是“我勒個去”;而這部電影里這兩人的火花,多數是讓我微微一笑。
他們交流了很多,有人類的60億靈魂是從100萬祖先里分裂出來的嗎這樣的奇思,我們都是宇宙爆炸而來的星塵的妙想,也有所有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總是有偏差的論斷,技術進步只是使人們更忙的批判,教堂裝載著千百年來無數人歡笑與悲傷的感慨。有人一生都在偽裝以至于忘了真實的自己,有人死了無人知曉和沒死也沒區別。當然他們也談論愛情本身,有沖突并不一定是壞事,而任何無私的愛最終的本源還是自私。關于性,他們也是我們的活標本,男的蠢蠢欲動(在電車上和唱片店里手足無措),但還是女的做主(下火車就已決定)。關于性和愛情的關系,朱莉的態度也很有意思,在火車上覺得對方挺有吸引力,就認可滾床單,但深入交流彼此珍惜之后,卻反而猶豫了。她害怕以后總會惦念他又和誰會在一起,因為她在乎了。
影片有一段給了他們所在的餐廳的其他人一組鏡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歡離合。熒幕對面的觀眾也一樣,不同的人生狀態,不同的人生故事,對他們交流的火花也有各自不同的觸點。比如我對伊桑說的關于為人父的這一段就頗為印象深刻:有時候我會夢想做一個好父親和好丈夫,有些時候真的非常想。但其他一些時候這件事看起來又像會毀了我的生活,這不是愛的責任和承諾的問題,因為我能做到這些。這只是最誠懇地想知道,我是不是還沒發現我真擅長什么,能夠把什么做的非常出色,而不僅是在一個溫暖而平凡的家庭關系中度過此生。也許你會有別的觸動點,也許完全沒有,覺得這就是100分鐘沉悶的泡妞話癆。這無所謂對錯,每個人對愛情都有不同的理解。
但我十分同意他們說的,這是美好而純粹的一夜,對一生影響都很大。他們剛下火車時,還詢問路人有什么好玩的,后來這充實的一夜,時間完全不夠交流,自然忘了路人贈票的演出。他們裝作和朋友打電話,是聰明而有趣地互訴衷腸;他們用手指做相機給對方拍照,是想在心里刻上對方的樣子;他們在火車前的擁抱,是我看過的愛情片里最動人的離別。我十分羨慕他們。
-----------------------
《愛在日落黃昏時》-- 尋回遺失的美好
從《日出之前》到《日落之前》,戲里戲外都是9年。如果說《日出之前》講的是一生僅有的最浪漫的一夜,《日落之前》講的就是一生僅有的最遺憾的錯過和最難得的重逢。沒有海誓山盟,《日出之前》令人心醉;沒有車禍絕癥,《日落之前》令人心碎。
在《日出之前》的結尾,他們相約6個月后見。9年之后我們才知道,他們錯過了。當9年之后,席琳淡淡地微笑著出現在莎士比亞書店的角落時,雖然海報早就告訴我他們重逢了,但我還是感到驚喜,這是為杰西感到的驚喜,我由衷期待他們的重逢。
他們的重逢看似還是一樣的浪漫,在巴黎莎士比亞書店這個文青心中的圣地,杰西為他們當年的故事寫書簽售,席琳循聲而至。雖然臉上都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但一切都似乎恰如9年前。
一打招呼才知道,一切都變了啊。畢竟是錯過了,而且是9年,兩個人沒有對方也沒事一樣生活了9年。他們像老朋友一樣一見如故,迅速開啟談天說地模式,爭論世界是在變好還是變壞,說笑前男友去亞洲修佛的囧遇,羨慕修士修女們的簡單開朗生活,慨嘆熱愛貢獻的人缺乏野心,在一個封閉環境中思考人生的心得等等。一杯咖啡喜相逢,九年多少事,都付談笑中。看起來很自然很和諧,但見過9年前的那一夜的我們都知道,這種朋友的感覺與之相比落差還是太大了,唯有搖頭和惋惜。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相信我們會遇到更多心有靈犀的人,而并沒有那么珍惜。但是隨著年歲老去,正如席琳的噩夢一樣–夢見自己32歲了,醒來發現還是23歲,然后真的醒來確實32歲了,我們才會意識到這樣的機會并不多。回想我自己,也算毀掉過好幾個緣分,不知你有沒有相似的回憶。大多數沒有珍惜或不夠幸運的人,就像杰西,湊合著,陷入了沒有愛的婚姻,成了養育孩子的合伙人,“一個人待著也比與伴侶在一起時感到孤獨要好”。對于這種宿命,本片有個很有意思的暗指。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前》里,他都詢問過席琳是否相信輪回。而杰西的父母就是因為懷孕而結婚,隨后感情不睦,杰西從沒見過他們相愛。如今相同的命運又輪回到了杰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