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如書中所問:更多的信息是否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想,信息再多也不過是浮云。你只會看起來很忙碌,而實際上卻一無所獲。而這本書就是為了教大家通過閱讀,增進理解力。
作者認為:接收信息的程度與閱讀的主動性有關,閱讀越主動,讀書的效果就越好,而閱讀的層次越深,對主動性的要求就越高,所以,閱讀也是一種能力。
閱讀是一種“非輔助型自我發現學習”,真正的閱讀是通過獨自死磕文字,讓理解力逐漸變強而達到自我提升的過程。它涉及到的技巧有:思考、觀察、記憶、想象力、分析和省思能力。
一、閱讀也包含四個境界,它們不是并列的,而是漸進的。1.基礎閱讀。(對字、詞的理解)2.檢視閱讀。(強調時間,用最少時間知道內容)3.分析閱讀。(吃透內容)4.“主題式閱讀”或“比較閱讀”:同時閱讀同一主題的多本本,列出提綱,有目的性閱讀。
基礎閱讀與檢視閱讀:基礎閱讀是從小習得的,就是對字詞的認識與理解。檢視閱讀分為:1.有系統的略讀粗讀。2.粗淺的閱讀。
有系統的粗略粗讀,重點:花少量時間。用最少時間知道書本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從而得出大概的判斷:此書值不值得繼續讀。
粗淺閱讀,重點:不停頓。不懂也不要停下來查資料,把重點放在看得懂的地方。能享受閱讀的樂趣是學會閱讀的前提。
二、速度的技巧
1.借助手指,強行運用手指移動速度提高閱讀速度。
2.連續閱讀并標記時間。
3.再次閱讀并縮短閱讀時間。
4.重復閱讀,縮短至1分鐘內閱讀完標記內容。
讓“讀書”變成“看書”,閱讀速度才能提升。
三、好讀者是怎樣煉成的
1.主動閱讀:在閱讀時要提問,并自己嘗試回答問題(通過閱讀回答)
2.以適當的順序提出適當的問題
閱讀的精髓在于:不斷提出問題并嘗試精準正確地回答問題。逼自己表達是主動思考的重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