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得2017.06.10

今日新得

1.來自張瀟雨

商業史學習的時候,四個“不要”三個“要”。

第一,不要把商業當物理學。觀察現象——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等假設成了真理后就可以照辦,就成。這個只在經典物理學中出現,想在商業中找到這樣子的“原理、規律”不太現實。

第二,不要歸因偏差或者歸因謬誤。成功了,“放的屁都是香的”這是我們這邊的一句俗話,一個人接二連三的成功,只能代表他之前的判斷踩對了點,但是不能代表以后,只能說他未來成功的概率可能比其他人高。比如你看到有朋友炒股賺了錢,就請他給你推薦股票,他也滿懷信心地給你推薦了一個,結果下次你們就不好意思見面了——跌了。昨天高考估分,下雨天,這兩個有關系嗎?但是有些孩子就說“連老天都為我哭泣”因為你考得不好,所以天下雨……這么豐富敏感的神經,寫點抒情文字還可以,但是遇事這種神邏輯算了吧!

第三,不要執著于概念。企業概念,或者說口號,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成功了就大肆宣傳,失敗率就銷聲匿跡……

第四,不要站在原地。以過來人的眼光看以前的一些決策,會產生:“當時怎么那么傻”的感覺,但是當時真就是那么傻。把自己投入到當時的空間背景里去,想象著自己會如何行動,該避開哪些坑,就行。就如吳伯凡老師的一個比喻:真理是一盞燈,可以讓你避開一些麻煩,但是如果你指望有了這盞燈你的文章就寫成了,這是不靠譜的。“我們不是學了生理課才消化食物的”。學了生理課,可以在你消化不良的時候,知道該怎么做?;蛟S這就是“最少必要知識”的另一種解讀吧!

三個要

第一,注重歸納的過程??吹搅顺晒Φ哪涂?,成功的蘋果,你不可能照辦一個出來,但是它們成功的商業模式你可以試圖歸納。而你歸納的結果,只是往你的武器庫里再添一件趁手的家伙,但別指望以后都拿這個上場與別人干仗。

第二,在混沌中尋找秩序。對于一個變量太多的系統,一個小變化會導致最后的大不同,就像蝴蝶效應。所以一些可感知歸納的邏輯是必須遵守的,就像查理芒格的畢業演講一樣,我不知道成功如何達到,但是我有保你失敗的秘方。

第三,自我觀照

觀是自己的角度,照是別人的角度??淳昧?,很多事情都是人性的各個方面的體現。也不外呼很多人推薦學管理要懂人性,不要輕易考驗人性。以前請人多多關照,以后自己多多觀照。


2.來自古典

對沖:在一個夕陽行業中學習一個新興領域的在職博士,“棺材鋪子賣藥,死活都掙錢。”

小城市安家,大城市奮斗也是一種對沖方式。

年輕的時候,一定要管理好風險——有機會一定要靠近世界的中心,和時代脈搏一起跳動,和偉大同行。

——想起大學同宿舍女生在工作一年后給我打電話問的問題:我是繼續留在縣里頭還是去省城?在聽完了她的處境后,我建議她去省城。她現在在省城過得挺好的。不能說我對她的下定決心起了多大的作用,起碼得她自己先有了這個想法。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都是積極向上的。古典老師說得好:你只是頭幾年奔波辛苦一些,不可能一輩子都這么辛苦。

今日雜感

“媽媽,我在看《魯西西外chuan》”

“寶貝,這個是zhuan”

啥是傳?

……

(最近調整。清晨朗讀會,改晚上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