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己”一詞在中華文化中有著這些的解釋:自身、本身。出自于《南史·隱逸傳下·陶宏景》。
傳說上帝造人的時候在人的前面安上了眼睛,用來認識世界認識他人,卻忘了在后面也安上一雙眼,來認識自己。也許有的人會說認識自己還不簡單嗎,這難道不是最熟悉的人嗎?可是當別人問你是怎樣的人時,你卻總是支支吾吾說著“好像,可能,應該”。你說最熟悉的便是自己,最后卻找不到一個準確的詞來形容。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想左右天下人,須先能左右自己。人最大的困難便是認識自己。
記得每次的自我介紹,我都會加一句我性格開朗活潑。可是有的時候我卻不愿把自己的內心付于他人,我也會躲躲藏藏,不愿去接觸他人,我也會內心黑暗。這時候我總會懷疑自己,開朗活潑不是你的性格嗎,現在這個你又是這般,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好像我也不知道。
挺久之前我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講述的是一個外國女孩,她有著很多個自己,在不同的情況下,她有著不同的性格。每一個性格都不會有一點點的相同,她說他們把她定義為人格分裂。可是不管出現的那個人格是怎樣的,不也是她嗎。她只是把每一個自己都表現出來了,而我們卻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樣的。
閑下來的時候,我總會想想到底自己是怎樣的,有的時候我總覺得這個人好陌生卻好像就應該這般。人最大的困難,便是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