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節日,是商家的契機、城市的騷動。普通的一天賦予了意義便稱為節日,節日是造夢的日子,人們沉迷于短暫的祥和中,甘愿營造出團圓,幸福,濃情蜜意以及一切美好的氛圍,不快的記憶會在當天存檔,是難得糊涂的機會。
? ? ? 春節更是人們造出來一場奢侈又長久的夢。各家各戶早早準備,就為了這幾天的狂歡。我的印象里,過年是一群母親的忙碌,小年剛過,我婆就要開始緊鑼密鼓張羅蒸饃,偌大的案板,四五人圍在一旁擼起袖子,把渾身的力氣用肩膀傳到手上,再壓到和好的面團上,一遍又一遍的發力后,面變得越來越光滑細膩,人們邊聊著家常里短,手上的功夫卻不停,一個個揪好的小面團在說話間變成了圓滾滾的饅頭,只待讓它受熱后再經過幾十分鐘蒸汽的洗禮,就可以出鍋了。這時的饃是最好吃的,夾上還帶著“滋啦”聲響的油潑辣子,最為普通的食物,也能被稱為“人間至味”。
? ? ? ? 第二天,油鍋搭起,冒煙鼓泡。就開始在里面翻滾各式各樣的炸面花,形狀各異,聽我婆解釋,炸的有“麥穗兒、石榴花、蝴蝶、馓子”,無非是一些依著這些花樣捏成的面團,可能是為了感謝自然的饋贈,用人類的一雙巧手和土地遙相呼應。翻騰的油鍋里依次下進去各類食物,等滾燙的油過了一遍,翻上來后,人們對新年的期盼也翻了上來,過年的吃食就準備好了。
? ? ? 這些還遠遠不夠,為過年而準備的任務一項一項完成后。從大年三十晚開始,家里就成了“門庭若市”,一些熟悉的陌生的面孔在這幾天都杵在眼前,招待是不可避免的,父親愛熱鬧,母親總得在灶前一直忙碌不停。長大后我是不喜過年的,除了成了主要勞動力得不停收拾外,沒日沒夜的熱鬧也讓人疲憊。
? ? ? ? 越是記錄,關于“年” 的回憶慢慢浮現,小時候我和哥被早早送回農村老家,連著被送回的還有整箱的炮。農村的夜早早到來,我倆不及天黑拿出“小蜜蜂、萬花筒、竄天猴”開始放,火光點燃,煙花絢爛,在黑夜映襯下更加奪目,卻轉瞬消失,就像時間,是火炮上的引線,只要燃起來,讓人快得不敢眨眼。
? ? ? ? ? ? 大年初一到了,照例給正回來的父母打電話,打這個電話的時候,總有忐忑還有些隱秘的期待,我的手繞弄著紅色的電話線,滴滴滴三秒后電話接通,一般是媽接的電話“馬女,媽跟爸馬上就到屋了”,那頭傳來的聲音讓我覺得踏實,我們一大家子會坐在一起安穩的吃個飯,不用顧忌那個小小的門面。我的爸媽終于可以在這一天歇下了。那時這種場景滿足了我對幸福的所有期待,也是對“年”最初的感覺。
? ? ? ? ? 再往后,我們一長大,過年不回老家了。關于“年”那些紅火的記憶變得有些暗淡,我漸漸發現人們為了過年的不可言表,囊中羞澀的不堪與無奈,家家的不可說都藏在年里,畢竟幾天快活后,都要繼續面對無情的生活。我們現實中缺了哪部分,會在吉祥話里許諾出來,以前年是個猛獸,現在是個神仙,缺錢的收到祝?!柏斣磸V進,日進斗金”,身體不行的會收到“祝您身體健康”,可人是貪婪的,便在年面前把愿一次性許個遍。喜歡過年的,那盡情享受,不喜歡的,既然是人造出來的夢,當修行忍忍吧。
? ? ? ? 外面又是一年時節的煙火絢爛,好似不給天空留下一點縫隙,燦爛的煙花在空中炸開,火花又淅淅瀝瀝落下,未等落到地上,就消散了。斗轉星移間,沒人和我過年的時候放花炮玩了,哥在外面當兵,過一會兒,我們一家人吃團圓飯的時候,媽和哥視頻又該哭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