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性格”,或者也叫“雙重人格”,心理學中的官方術語是“解離性人格疾患”,又名“人格分裂”、“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中的一種。
較早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版本將其命名為“多重人格障礙”(英語: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后來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英語: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在此手冊中歸類為第一軸的解離性障礙的一種。“多重人格”即具有超過一個人格存在(若只有兩個則稱為“雙重人格”),就有如“在一個身體里住著好幾個靈魂”。
由于是心理疾病,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判斷的。我們必須求助心理專家或者心理醫生。大多數情況下,帶有多重性格的人們在臨床上會表現出以下癥狀: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此時原本的人格對于這段時間是沒有意識也沒有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并存意識”(co-consciousness),如果并存意識較好的,他們甚至可以內部溝通,或進行內部會議;也有一些情況,人格之間并沒有察覺彼此的存在,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通常在此分裂現象開始時,原本的人格(原人格并不一定等同主人格。原人格即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而主人格則是在平常大部份時間主宰身體的人格。雖然原人格通常也會是主人格,但亦有原人格仍然停留于兒童時期,身體卻交由會長大的主人格管理的情況)并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發現自己的記憶有截斷(記憶斷層)的現象,也無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嚴重的病例,原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會有一個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這個人格愿意合作,治療人員就能從中得知許多有益的資料。事實上,很多所謂的“鬼上身”(或“鬼附”)現象,其實很可能都是解離癥來的。另外,多重人格患者的記憶斷層也有可能伴隨著強烈的頭痛。
最新的研究顯示,發現人格間有四種不同并存的狀態,而人格間知道彼此存在的比例比不知道的還多,意味著將來DSM對解離性人格疾患的定義即將改寫。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邁耐利(Richard J. McNally)的實驗,認為沒有證據可以證實在各人格之間存在記憶障礙,那些聲稱自己被記憶障礙所困擾的患者,可能更多是為了符合文化期望,而非真正的心理現實。不過,近年頂尖的醫學發現,則有另一個觀點,根據不少關于大腦的研究顯示,盡管是同一個人(同一個身體和大腦),不同人格的腦部攝影結果皆不相同,另外也有其他對大腦的研究和實驗,有力地顯示多重人格既不是“偽裝”出來,也不是因為社會文化期望或治療師的暗示(suggestion)所產生出來的。
最后我想說,如果你覺得自己或者身邊你認識的朋友同學有這方面的傾向,在求助心理醫生之前,可以上網找性格測試。找一份權威、廣受信賴的心理測試,在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時間爭取相同的環境下讓同一個人做三次或者以上,看看測試結果是否相差很大。如果是的話,那么可能真的有雙重或者多重性格的傾向。這時可以再行考慮向心理專家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