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文/雪凝心(3/100)
簡單的重復也會有收獲
1.
今天聽《超級個體》,第一遍不知所云,看文字版的,依然感覺迷迷糊糊;開始聽第二遍,仍然覺得有些陌生;接著聽第三遍,覺得有很多內容很新鮮,前兩遍聽時根本沒聽到,去看文字版,卻發現真的有那些內容;再次聽第四遍,終于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不敢稱精細。
我看了一下這個音頻的時間,一共是十二分十一秒,我反反復復聽了四遍,固然有我理解能力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是第一遍聽完之后我就不再去聽,那么這個知識也僅限于我聽過而已。
2.
還有一件事,也讓我體驗到了重復所帶來的益處。我家小寶數學最近學到了應用題,如果是鋪陳直述的題她答的很快,
一旦遇到拐點彎的題,她就開始犯迷糊。在和老師的溝通中我提到了這個問題,老師告訴我,很簡單,多讀題。
于是再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啟發孩子帶著問題去讀題,反復的讀。剛開始在孩子讀完題之后,我還需要給孩子做一些誘導,然后孩子才能明白。現在再遇到這種問題,孩子就能主動的反復讀題,即使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稍微提點一下就能過。
其實這里的重復并不只是簡單的重復,像流水線上的工人那樣反復的做一個動作。而是基于思考基礎上的重復,邊重復并思考,在每一次重復中都能有新的感悟,發現新的問題。
另外如果重復已經解決了問題,就沒有必要再接著去重復。比如孩子的數學題,如果都已經會了這道題目,就沒有必要再去重復的讀題,因為他的這個重復已經有了結果,再去重復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這只是今天突然的一點感悟,希望和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