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已經忘了是哪個電視劇了,但是其中一幕印象特別深刻:
一個商人發現了一對古董,邀請朋友過來欣賞。
兩個古董一模一樣,都非常好,具有收藏價值。然后令人驚奇的一幕發生了,商人特意將其中一個古董打碎了。
當朋友問他這是為什么的時候?
他說:“物以稀為貴?!?/p>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里面有一篇文章《究竟是真么在決定你的價格?》,我之前在看的時候,發現和電視劇中的例子有點沖突。文章說的是:
在市場上,決定價格的最重要因素,是需求。
一個產品之所以值錢,是因為這個產品對別人來說有用,能夠滿足他們某方面的需求。
為什么微信、支付寶的移動端用戶最多???因為對人們來說,它們最有用。
那到底哪里不對呢?
我不禁問問自己,我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好看舒服的衣服?是可口的食物?是良好的居住條件?是便利的交通?
都不是,最重要的是氧氣。其次,是水。
氧氣要錢嗎?
不要錢,也沒有辦法收錢。
而要錢的水呢,價格多少?
我看了一下自己家的水費單,第一階梯水費每立方米是1.98元,污水處理費是0.9元,加起來還不到3元。
一個人每天喝水,最多也才幾千毫升。
最需要,卻最便宜,因為這樣的需求被充分滿足了。
所以說,對于決定價格的因素,如果僅僅看到需求,其實是不夠的。
還應該看到需求不被滿足的程度,以及不被滿足的時長。
按照我的理解,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
決定價格最重要的因素,是長時間未被滿足的需求,也就是稀缺。
前面所說的“物以稀為貴”,其實就是因為滿足收藏需求的古董更少了,剩下的一個就更貴重了。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中的《第009講 | 稀缺》舉的一個例子我覺得很有意思:
兩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分別是國產的和進口的。
兩種藥物都能夠治療高血壓,兩者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國產的藥物吃了手會抖,進口的藥物吃了手不會抖。
那么哪個價格會更高呢?
顯然是進口藥物的價格更高,因為它不僅滿足了病人治病的需求,還滿足了病人不留后遺癥的需求。
想要多滿足一個需求,天然就是要多消耗資源,天然就是比前一種要稀缺的。
買過飛機票的話,你應該知道,坐你前后左右的人,可能支付的票價都不一樣。
為什么我們享受一樣的服務,卻需要支付不一樣的價格呢?
因為實際上所滿足需求的層次是不一樣的。
臨近出發時的機票,不僅不僅滿足了出行的需求,還滿足了因急事臨時出行的需求。
時間越臨近,機票就越稀缺,價格也就越高。
在中國股市,為什么估值常常要高于其他市場呢?
特別是中小盤的股票,其估值遠遠偏離正常的價值。
是因為嚴格的股票發行核審制度,使得市場中股票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長時間的供不應求其實就是稀缺。
有時候新股大量發行,中小盤股票會出現比較明顯的下跌,其中的原因就是市場提供的供給,緩解了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