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這樣一個習慣了什么事都憋在心里的人,想擁有幸福的感情,有必要做出一些改變了。
當你難過的時候,你會怎么做?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呆著,或者蒙頭大睡。
我見過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這樣處理情緒的。
這種自我消化的方式看上去很成熟,也不會打擾到別人,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這么做也是有代價的,這種代價只是更隱蔽,更不容易發現而已。
遇到問題習慣獨自承受的人,雖然抗壓能力比較強,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問題,就是發現自己的情緒常常會莫名地低落,而且一旦陷入到這種抑郁的情緒中就很難從中抽離出來。
時間長了,不高興就會變得更消極;
時間再長一點,消極的心態就會轉變成一切沒有意義;
到了最后,抑郁傾向會變得很明顯:既然一切都沒有意義,不如就結束這種生活吧。
所以,抑郁癥就是這么產生的。
既然如此嚴重,那為什么有的人會選擇這樣處理自己的情緒呢?
有很多原因,比如,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脆弱,或者不堪的樣子。
或者,不想把情緒上的“垃圾”丟給別人,傳遞負能量,會影響到別人,顯得不成熟。
就像有一句話說的,所謂成長,就是一個逐漸把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覺得不會被理解,所以選擇不說。
很多時候,你和家人或者要好的朋友說了一些自己的煩心事,但是得到的回應是敷衍或者不理解,反倒會讓自己更難過。
于是,還不如選擇沉默,或者自我消化吧。
當然,從根本上說,一個人之所以如此倔強,是因為內心有這樣一種自我認知:
只能接受自己好的一面,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
因為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所以認為別人也不會接受,認為這就是負能量。于是不能說。
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好,是因為有一種深層的認知,就是覺得自己應該是完美的,只有這樣才會認為自身存在價值和意義。
但是,沒有什么事情是完美的,不管做什么事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總會有遺憾。
這樣一種不想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狀態,就造成了內心的矛盾和沖突。如何去處理這種矛盾和沖突,就決定了一個人會以什么樣的心理模式來應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