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香港行攝記錄:三日行(三)
作者:刀十一
Day3>>
7:00 今天是香港行的最后一天,目的地迪士尼,酒店的床睡得不太舒服,導致六點多就醒了,收拾完東西8點退房。本來昨天想嘗試下朋友推薦的海皇粥店,但為了趕時間就去了M記。不得不說M記的早餐奶茶都是偏港式的,跟內地還小小的區別,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體驗體驗。
8:30 吃完八點半,查到有兩條線可以到,E23大巴和地鐵線路。由于沒有去過,不敢貿然選擇大巴線路。于是我們此行選擇的是:先坐大巴到九龍站,然后順著地鐵坐到迪士尼,猶豫查地圖的時候錯過了好幾輛車,途中遇到好心人給我們指路,估計是覺得這倆游客太2,實在看不下去(尷尬臉)。
奇思妙想·我為《奇葩說》想了一個辯題
作者:劉淼
昨天,簡書召開媒體發布會,公布了融資4200萬元的消息。發布會上,CEO簡叔提到,梅花網和明道的創始人任向暉也是簡書的用戶,用戶名是philren,從2017年1月1日起,phil每天在簡書上發表一篇文章,主題是“那些你永遠也記不住的單詞”,只要看他文章標題后的序號,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今年過去了多少天。
作為規模數百人的兩家企業的管理者,phil非常忙碌,但依然能夠保持每天更新,從未間斷的頻率,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與他的嚴格自律是分不開的。
IT·互聯網·蘋果關閉了打賞功能,但寫字的人還在
作者:在下行之
2017年4月19日,ios版微信公眾平臺贊賞功能被關閉。取而代之的是可供轉賬的二維碼。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跟著騰訊吃飯的一幫自媒體,微信這個平臺有再小的動靜,都是一波地震。畢竟微信有著8億用戶,微信公眾號又是眾多自媒體人的「 大本營 」。平臺和作者之間,有那么點唇亡齒寒的牽連。
但你的號越大,受的影響就越大。對于我這種微小號,基本構不成壓力。但影響肯定是有的。
談寫作·《詩經》中沒有母親
作者:心技一體
《詩》當中有母親的形象,但《詩經》中大約沒有。“經”字是漢人加上去的,表示儒家倫理秩序的不可置疑。所以《邶風·凱風》這一首,今人看上去是在描寫母親的勞苦與辛酸,但自古被解釋為“美孝子”之詩。而《小雅·蓼莪》這一首,雖稱“父母”,自來與“母氏劬勞”并提。這兩首詩是有鮮明的母親形象的,其他“父母”并稱的詩句,大多指父親的成分要多一些。
古人提到這兩首詩,不免觸動對母親的思憶。但形諸筆端,則成為了“孝子之德”,仿佛母性必依于“孝子”才能成立。
本文正參與活動:花與母親:四月#談寫作#專題征文與你綻放
萌寵·談一談那些年出現在我的生命中的雪橇三傻
作者:奧利奧的馬里奧
其實一談到雪橇三傻,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那只二貨哈士奇了吧,蠢萌蠢萌二哈因時常莫明其妙地做出一些不讓人理解的笨事、壞事而深受大家喜愛,其表情包也是遍布海內外。
而我第一個知道的是卻是在三傻中體形最小的薩摩耶,他陪我走過了漫長而又快樂的小學生涯。到后來,二哈和阿拉斯加也是或停留或路過的出現在我的青春歲月里,所以今天,我就按時間順序來談談出現在我生命中的雪橇三傻吧!
詩·靈與火:我們總會掌握一個秘密,一生,心照不宣
作者:林貞觀
唉。這本私人之書。
翻開的人為何不留下線索、
唇印、只言片語。
一雙眼,斟酌視線之外的郊游。
鐘表依次擺出:
你我、身處故事的起承轉。
短篇小說·愛因斯坦的一百億年
作者:智空間孫彬
問題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12年的計算機課堂上。人工智能已經被外面的世界炒得火熱,大學的校園里卻還用著幾十年前的教材。
他把教材合上,掏出包里的科普書,一邊翻看,一邊漫不經心地聽著老教授低沉的聲音。
在翻看到一個章節時,他靈光一現,舉手打斷了教授的講述。
漫畫·手繪·彩鉛練習--蘋果
作者:小柚_3c7b
簡書小報201704020我的日更計劃
夢想是一道光,探照你前行的方向 |《運動&健身》周刊01期 & 打卡部落02期公布
微信添加簡書大媽(jianshu_dama),進入簡書豐富多彩的專題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