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人世間》演到周父去世,很多觀眾都破防了!真的不是一句“太難受了”就能夠概括和感同身受的。
從2022年春節開播至今,電視劇《人世間》就成為新年熱議的話題刷屏,多次因為劇情和劇中人物的命運多舛而登上熱搜。
一部改編自梁曉聲“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之后,以周家三代人的視角,描繪了以周秉義、周蓉、周秉昆為代表的普通家庭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人生變遷故事。
同時,以周家的關系網為輻射,《人世間》也同時描述了十幾位平民子弟,100多位形形色色、各行各業人物悲歡離合、聚散有時的近五十年命運變遷,書寫了一部當代中國百姓的生活史詩。
電視劇《人世間》的筆觸平淡樸素,從開播的前十幾集,并無劇烈或者尖銳的矛盾,只平凡真實的生活。但縱觀周家三個子女的命運,令人不由感慨。
雖然是電視劇,卻折射到每個普通人的心路歷程,他們有著每個普通人都會犯過的錯誤、走過的彎路和無法重來的生活,也有著苦中回甘,在歷經滄桑人事后所擁有的覺悟和感受。
還記得上一次引發幾乎各年齡層觀眾關注的熱播電視劇還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被譽為是茅盾文學獎上的“桂冠”。
當觀眾再次被集體感動,依然是“茅盾文學獎”。在當下網劇改編的爛劇橫行時期,這是值得慶幸的。
《人世間》中三個孩子的愛情,代表了三種不同的社會,大兒子的權力愛情,二女兒的唯美浪漫愛情,三兒子的平淡煙火愛情,都在劇中得以完美呈現,可是仔細一看,每一個愛情似乎都不完美的。
小的遺憾,大的缺憾,都被時間無情地推著向前走,一刻也停不下來。最終,你會發現,能夠撫平心理創傷的只有最向往的家和父母。
很多觀眾和網友留言:父母為了孩子,可以變得無所無懼,無所不能,沒有了父母,孩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沒有了家。
是的,當一個人的人生閱歷和所見所聞積累到一定程度,并且學會獨立思考的時候,最近看了《人世間》,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人生沒有一路平坦,總是起起伏伏,跌跌宕宕,有些事現在看來是壞事,但一段時間后可能變成好事。
看過《人世間》,就會明白,沒有在深夜里痛苦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都說事在人為,遇到難處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一步步解決它,靜等花開!
但是,人生在世又有多少人能擁有一顆平常心,又能夠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和看待自己以及他人呢?
親情,友情,愛情,都在電視劇《人世間》里華麗麗地上演,然后陪伴劇中每個人走過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歷程或是旅程,最后卻發現,沒有誰能夠真正擁有過親情,友情,愛情。
一切都會消亡乃至死亡。
在自己經歷了親人離去之后,就會明白,當遠隔他鄉,未能見到親人最后一面時,那種痛苦是今生永遠的悔恨。
人死如燈滅,家永遠是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夙愿和歸宿。
當看過《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后,就會發現,其實也藏著每個人對繁華生活背后的平凡追求。
天下的父母,為了孩子,幾乎都可以變得無所無懼,無所不能。中國式家庭里的愛,都是從上到下傳遞的,很少有從下到上傳遞的親情。
所以,離開父母多年漂泊的孩子,最能深切體會,“沒有了父母,孩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沒有了家。”而那些留在父母身邊所謂“學習不好的孩子”都是來報恩的,他們其實更明白家的含義和沉重的分量。
父母偏愛孩子,無論大小,但是卻都會把最好的給每一個孩子。
《人世間》告訴我們: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不能只看學習成績,只要他熱愛工作,只要他勤勞上進,只要他善良孝順,他就是一個好孩子,他甚至可以是一個更好的孩子。
無論是學習好的孩子,報效祖國;還是學習不好的孩子,是來報恩的。對于父母來說,孩子都是最好的孩子。
我們都在不斷地努力尋找照亮一生的燦爛輝煌,最后卻發現,最本真平凡的世界就是你心心念念的家的樣子。
那里有你平凡的父母親人,普通的鄰里,一起長大的玩伴,一起學習的同學,看似破敗的環境,但是最后你拼命想要逃離的家鄉,到頭來卻發現依然是你魂牽夢繞的桃源。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抵故鄉一盞燈。
我們懷念故鄉,不僅僅是因為她是生我養我的故土,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寄托。
也正是因為此,《人世間》的平凡與偉大,最終都化成了不甘背后的一句“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