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段時間,在十點讀書的公眾號看到一些推薦,于是忍不住入手了幾本書。于昨晚才正兒八經的把其中一本《解憂雜貨店》讀完,放下書,忍不住在朋友圈發了些感概,然而還是覺得短短的幾段文字不能把這本書的內涵詮釋到位,因此才有了此文,謹以此文獻給那些迷茫中的人們。
先來一段簡介,《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作的長篇懸疑小說,說是懸疑小說,其實我的理解應該是一本描寫人性,心理的小說。這是繼《白夜行》后,東野圭吾最受歡迎的作品,不是推理小說,卻更扣人心弦。
故事開始于三個偷了別人東西的青年人,因為偷來的車壞了而暫時躲在雜貨店里,卻無緣無故收到別人的求解信,原本自認為沒有資格幫別人解憂,但是又內心不安,不想置他人的憂慮而不顧,于是三人開始認真的思考如何解決他人人生的問題。于是有了接下來一系列事情的發生,直到他們發現,原來在雜貨店可以和過去的人們通信。
由發現他們可以和過去的人通信開始,故事就多了一些溫暖的懸疑,每一封信都高度濃縮了每個普通人的生活,亦是我們常常會碰到的,夢想與責任的選擇,人生道路的掙扎,陪酒與正常工作的迷途,男朋友和奧運比賽的矛盾,要不要跟隨欠債父母逃亡的猶豫……
每一個選擇都是那么的嚴重,那么的折磨人心,于是這3個同樣在逃亡的人,小心翼翼的給那些40年前的人忠告,小心翼翼的透露一些未來的征兆。同時故事交叉回到40年前浪矢雄治仍活著的時候,他對待每個小孩惡作劇般的問題都饒有興致,并絞盡腦汁的回答,甚至后來對每個來信述說煩惱的人感同身受。
兩個時空的人交叉而又順其自然,甚至輕而易舉的將曾經受過雜貨店爺爺亦或這3個逃亡的人幫忙的人現今的狀態描述出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同時又增加了故事的完整性。
這期間我們都可以感受到,其實每個人都一樣,我們都希望對這個社會有用,所以即使是那3個逃亡的人,仍然會覺得自己有價值,是因為解決了別人生活中的困惑,所以即使雜貨店已經沒有多少人來消費,浪矢爺爺仍然堅持不關門,因為可以幫助別人總是好的,這也是自己價值的體現。
到后來我們發現被幫忙的大多數人都來自丸光園孤兒院,原來這家孤兒院的創始人曾經是浪矢雄治的愛人,被父母拆散。為了懷念浪矢雄治,他的愛人在離他的家鄉不遠處開了這家孤兒院,回報社會,同時一輩子都沒有結婚。這兩個不是以圓滿為結局的情人,以各自的力量在這個世間促進別人的圓滿。
我覺得這本書最好的詮釋了“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這個世界是一個整體,我們并不是獨立的存在,一根看不見的線牽引著我們,于是彼此之間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牽扯。
而命運之玄妙就在于你在不經意間做出的這樣或那樣的選擇,間接影響著他人的人生。那些看似卑微的生命背后,也可以是一顆偉大的心,而留給這世界的也絕不是慘淡的光。
平凡如我們,永遠看不透命運的安排和冥冥中的那一縷縷緣,似乎唯一能做的,不過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堅定的走下去。在你前面的,有無限可能,偶爾停下來,也只是為了更堅定的走下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過去時代里的浪矢爺爺,抑或是穿越了時光誤打誤撞而解憂排難的小賊,在他人需要的時候,只為靜靜的聆聽和陪伴,便已足夠。
?大愛,但愿我們內心流失的東西,讀完這本書能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