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導論》是心理咨詢經典三書之一,作者:John mcleod(英)
本書共21章,因此天音擬于21天內讀完,加油!讀書計劃開始!
既然叫緒論,自然是導言性的、概括性的。
一導言
心理咨詢是一項令人驚奇的發明,生活的復雜繁忙且變化多端,各種棘手問題紛至沓來,我們沒有能力剔除它們。而通過家人、朋友不能解決。而心理咨詢師們并不是對咨詢者進行診斷并指出其所患何癥,而是盡其所能地聆聽患者的傾訴,并與咨詢者一起共同尋找問題的最佳方案。心理咨詢師是人們生活低潮中的見證者與同伴。
關于心理咨詢的故事
保拉的故事:傷后精神恢復
案主出車禍后經常做噩夢、失眠,漸漸易怒,易燥,經常處于高度警惕,漸漸疏遠家人和朋友,不再開車,努力淡忘事故,卻失敗告終。鑒別診斷:原因是突發事件,時間持續一段時間,受損程度嚴重,社會功能受損,沒有泛化。初步診斷--嚴重心理問題。心理醫生治療方法:脫敏療法。治療時間:九個療程1.測量2.強化。每天同一時間10分鐘寫下交通事故過程3.第一人稱對錄音機口述車禍過程,回家重復播放錄音4.問題外化:防止做噩夢的方法—講交通意外換成兩個卡通人物間的虛擬游戲5.脫敏。重新開始駕駛汽車,從五分鐘開始慢慢延長時間。案主反饋:積極傾聽,尊重、積極態度。癥狀消失,恢復正常。
邁拉的故事:情緒低落
咨詢中咨訪關系建立良好,被接受。求職者中心,積極心理學。
馬太的故事:所有的事情豆壓在我一個人頭上
技術:心理測量、16次心理動力學咨詢,自我覺察。
勞拉的故事:尋找合適的心理咨詢師
失敗的案例:一個咨詢師高高在上不尊重來訪者,另一個咨詢師自我未成長好,敏感、被投射,使來訪者不敢傾訴真實想法。
什么是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不僅指放生在兩個人之間的某些事情,它還是根植于現代工業社會文化的一種公共機構。它是一種相對新興的職業、學科,或者說專業。
人們對于心理咨詢的需求是什么?
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咨詢的潛在需求大約10%的人承受著精神問題的困擾,大約28%的人經受著程度明顯的糟糕的精神健康狀況的折磨。西方工業社會4%的成年人接受心理咨詢服務。
心理咨詢的定義
心理咨詢的主要精神在于協助咨詢者使之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止是給出建議或強迫他們按指令去做。BAC的心理選擇定義則側重于探究和理解,而不是行為。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關系
很難區分
心理咨詢與其他幫助性職業
咨詢心理師—首先接受心理學訓練,然后再把心理方法或模型應用到自己的職業操作中的心理咨詢師
為特定人群服務的心理咨詢師—精神健康、婚姻、學生…
關系:最初給予的是一種非專業咨詢的普通關切——老師、護士等業余性心理咨詢。很難區分,但應分清,業余咨詢與自身本職角色發生混淆和沖突,會使來訪者感到迷惑甚至受到傷害。
催眠的應用可以追溯到18世紀,但未被主流承認。但是我覺得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只要方法有效,不應排斥技術和流派。
心理咨詢理論和實踐的多樣性
精神動力學、認知—行為主義和人文主義學是三大核心方法。
EAP應用
個人心理成長
危機干預、家庭治療
上癮問題治療
心理咨詢目的
洞察力、與他人相聯、自覺性、自我接納、自我實現或個性化、啟迪、問題解決、心理教育、獲得社會技能、認知變化、行為變化、系統的變化、授權、彌補、普及化及社會行動
作為多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的心理咨詢
哲學、宗教、藝術的結合
以用戶為中心的心理咨詢定義
心理咨詢可能出現的結果:
1.最初問題的解決;2.學習;3.社會容納。
結論
心理咨詢學是29世紀隨著西方工業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活動,是個人在等級制度壓力下的自我保護和緩沖壓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