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把讀書的腳步停了下來。
不知何時,生活的瑣碎,占據心靈太多空間,以至于我無法靜下來心來理清頭緒繼續讀書寫作。
時值月末,我也在碎碎念里搖搖晃晃地走過。三個孩子都送去學校,自己的空間就相對充足。沒有了孩子們熙熙嚷嚷的吵鬧聲,我反而不習慣一樣。原來清凈也會讓人心生煩惱和不安,我是該找點事做做呀。
年初,我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小的計劃:每月讀一本書,每周寫一篇優質文章。原來一直堅持讀經典的繼續按照計劃讀下去。
就在前三個月,我剛剛讀完三本書,第四個月讀書節奏就懈怠了。第五個月領的一本《1984》小說讀得了寥寥無幾。
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呢?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在那里收獲,心在哪里,時間就在哪里。
不蠻說,這兩個月來,我花很多時間刷手機,以至于不能認真讀書。之前在美篇寫了許多零零碎碎的稿子,經過修改投給美篇專題。我每天進出美篇好幾次,關注投稿結果。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我不敢說自己讀過好多書,自然不會明好多事理。兒時信手拈來一本書也能讀得津津有味,它們像蜂蜜一樣滋養我干涸的心田,補給我的精神營養。
兒時讀的書比較雜,我沒有固定的讀書方式,只要拿來看得進去的便會欣然讀。只可惜那時讀的除教科書外,沒有好好讀一些經典和歷史文學書籍。雜志書也讀過一些,現在大抵都忘了。
寫作方式主要受教科書影響。比如初中一年級課本上的《敬畏生命》和《熱愛生命》,作者蒙田,他對生命自強不息的嘆服和贊美,這種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一直影響著我。
畢淑敏的《吾家有女初長成》,讓我聯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將近十年的育兒路上,見證和欣賞著一個新生命從出生到成長的勃勃活力!我還幸運讀到她的書《我很重要》,這位身兼心理學家和醫生的作家,為我們廣大女性耕耘的心靈之地。
還有其它種類的書,不勝枚舉。
讀書真的可以改變一個的容顏和命運。
且不說讀書可以升官發財,在我看來,讀書只是普通的日常,她在繁雜而瑣碎的日子里,給人以慰藉和安寧。
我喜歡在閑暇之余讀書。可以默默地閱讀,也可以放聲地朗讀。可以讀幼稚園的書,也可以讀小學生的書,還可以讀名人傳記、名家作品等。只要你靜下心來,沉得住氣,專心地去讀,就會有所收獲。
我讀經典書籍,一方面可以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可以熏陶孩子。兒時沒有機會讀經典書籍,現在有幸遇到了,就得虛心補上這一課。
然而寫作,純粹是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或者對生活的感悟。
生活不能讓人皆滿意,但我們還是要熱愛生活。人活一世,值得愛的東西很多,選擇最愛的堅持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做我所愛的,堅持我所愛的,終有一天會澆灌出絢麗的花朵。
寫于2020年5月31日(周日)凌晨,農歷閏四月初九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