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建設:聽書稿的寫作是建立在書籍以及書籍相關領域的理解上的,理解的越透徹、越深入、知識體系越完備,寫出來的聽書稿質量也越高。所以聽書稿寫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所聚焦,刻意練習才能有所提高。
2、構建思維導圖的步驟:
第一:通讀全書,將目錄和書中的小標題以及中心句用思維導圖梳理一遍,用書籍本身的邏輯,不用更改。這種梳理比較費時間,相當于重新讀了一次書,但卻很有必要,目的是讓全書的重點內容和結構可視化,以防遺漏重點內容,并幫助下一步發(fā)現章節(jié)之間的關聯。這種全書的導圖也對以后回顧書籍提供線索幫助。是值得花時間認真去做的。
如果接觸到的書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整理完全書思路還是不夠清晰,建議可以參考平臺的相關書評,幫助理解。要綜合聽多個平臺,以免單一平臺把自己的思路帶偏。
第二:歸納總結,確定自己的寫作大綱。重點是提煉出三大核心知識點,確定好知識點之間的關系,要特別注意核心知識點是否盡可能多的覆蓋全書的重點內容,有沒有遺漏重點章節(jié)。每個核心知識點的小知識點是否能支撐核心知識點。為了幫助自己更好的布局聽書稿,我們可以把寫作大綱深入到第四層級。這樣可以再次檢驗歸納是否合理,內容之間有沒有重復、遺漏,每個部分的篇幅體量是否大體相當,方便及時做調整。到第四層級的知識點,每個小部分也就是200-400字,把目標不斷細化,寫作更容易。
第三、根據大綱來提煉思維導圖。一般一本書提煉三個核心知識點,每個知識點下面包含3個小知識點。但是有些書有明顯的的界限,也可以劃分4個,但是最多不要超過4個。太多了不利于聽眾理解。思維導圖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回頭對照原書反復修改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