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旅行的本質就在于克服恐懼心,離開熟悉安全的日常生活,而往陌生的世界邁出第一步。
? ? ? ? ? ? ? ? ? ? ? ? ?——《獨立,從一個人的旅行開始》
很多人問我,那么厚一本書你怎么有耐心能讀完呢?讀一本書,也是有契機的。有時,因為一句能說到你心里的話,便能把一本書看完。例如,這一本《獨立,從一個人的旅行開始》,因為以上那一句話,說到我的心坎里了,我便會不自覺地讀下去。
在我的身邊,有不少敢于闖蕩江湖的人,一個人背起包,再遠的地方也能去到。黃同學一個人去北京、一個人去上海,積累了許多一個女孩子獨自旅行的經驗,常常安利與我。對于這樣勇敢的人,我總是充滿了欣賞和佩服的。因為,我其實是一個膽小的人,每一次出發前一顆心總是起伏不安的,對于未知有很多恐懼。
新井一二三,本書的作者,一個能以中文、日文、英文寫作的日本女作家,一個獨自旅行于世界各地的女人,一個即使生了娃也要帶著娃四處旅行的女人。她居然和我有一樣的心情呀,她也會恐懼呀,這種“原來我不是一個人”的感覺,讓我一下子就覺得書和我很近。
《獨立,從一個人的旅行開始》從作者十四歲的第一次旅行寫起,記錄了作者二十多年來的各種旅程,包括在結婚生完孩子以后,帶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出行。這種旅行的能力和對旅行的欲望著實讓人驚嘆。
讓我好奇的是,作為一個出生于60年代,和我爹媽一樣年紀的日本女性,為什么會對旅行有這么大的欲望和這么強的行動力呢?新井一二三在書中這么說道:“我們都是時代的孩子,以為自己選擇做的事情,其實往往由特定的時代環境造成的。”
那時的日本鼓勵青少年獨自出行旅游,針對青少年發行了比較便宜的日本國鐵周游券,在日本各地設立有“日本青年之家協會”為青少年提供住宿……電視里播放的是“Discover Japan”的旅行節目,最流行的時尚雜志推出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和旅行,山口百惠用稍微寂寞的聲音唱著:“好日,啟程,為了尋找幸福,曾在母親背上聽過的歌做我的旅伴”……這樣的氛圍,確實讓每一個人都想上路吧。
說到這里,便會思考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中日教育的差別。這是一個大問題,許多專家學者都不能研究透徹,我自然也說不出什么所以然,只是對比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便心生感慨。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基本都是這個地方太遠了,不要去,那個地方太危險了不能去。想想現在的膽小,跟這也是息息相關。但越活越久,你便會發現,人生的路,就是這般遙遠又危險的,誰又能保護著誰一生,誰又能一生都只待在舒適圈里平安無憂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如在孩子小小的時候,就給他闖蕩的勇氣更好!
有趣的一點是,新井一二三的母親,其實也是一個控制欲望特別強的人。新井一二三寫道:“家庭尤其母親對我的影響特別大,除非離她很遠,否則,我根本不可能獨立思考也不可能自主行動。我在海外開始用英文、中文寫作,也是為了開擴母親無法進來、真正屬于我自己的空間。”母親的蠻橫,反而給了作者遠走高飛的理由,可能,旅行的本質就是逃避。
逃避其實并非都是不好的,如果有一種方式,給讓你暫時躲一躲現實的風暴,未嘗不是人生的幸運。
僅把此書介紹給想去旅行又恐懼旅行的你,旅行中最大的困難大概就是邁出第一步,邁出去了你就心安了,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