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5月份在堅持成長幫幫團接觸到番茄工作法這個新名詞,那么什么是番茄工作法,為什么叫番茄呢?有什么用呢?...... 6.27日約讀匯登登學長送我一本書,我的答案終有解。
Why 番茄?
講個小故事。
番茄工作法發明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上大學時候學習效率低,甚至說壓根學不進去,有一天他下定決心要專注學習一會,從10分鐘做起,那用什么來計時呢?他找到一個廚房定時器,這個定時器形狀似番茄,這也就是后來番茄鐘的由來。
為何要用番茄工作法?
a. 面對復雜,望而卻步
b. 無聊瑣事,越拖越久
c. 小事忙活一天,大事一樣沒辦
d. 只顧低頭干活,忘了抬頭走路
e. 從休息回到工作,心智調整不過來
f. 頭腦被各種想法占據
......
以上這些辦公室通病,番茄工作法可以有效幫你解決,從而做到:
3個工具表格
1.今日待辦表格,注意每天要換新的
2.活動清單表格,最近的活動,隨意填寫,不用排序
3.記錄表格,記錄所采樣的流程指標,以便對流程進行改進。
重點: 按3個表格,根據作者引導扭轉你的番茄鐘,重要的是開始嘗試,去行動!
一個番茄鐘一般是是25分鐘,可以自己去探索適合自己的更合適的區間。
ps:經典概念
通過執行一套相同的動作和準備程序,可以使大腦自我調整,進入執行某類事物的最佳狀態。
超時工作就像拿信用卡購物,你可以買到眼下買不起的東西,但是說到底,你最后還是得為這一切掏腰包,甚至不得不為此支付利息。這是一種短視的時間管理方法,因為支付利息會減緩未來的成長。長遠而言,如果能有一個可持續的步伐,我們的生產率會更好。我們的大腦需要定期的修養,既包括工作時間的短暫休息,也包括每天工作完成以后的較長休息。
專注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只對相關指標做持續記錄。定期的會議或回顧,才是專門用來分析調整的場合。
在抑郁類似項目的清單中,視覺上孤立出來的項目更容易被記住,這一現象今天被稱為馮.雷斯托夫效應
正確的決策是意識和直覺之間的平衡
不要在番茄鐘進行中切換到另一項活動。如果番茄鐘進行到一半,你當前的工作已經完成,就用剩下的時間進行過度學習
注: 本文為番茄工作法圖解的讀書筆記,主要內容摘自本書。
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