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人在文章中寫道:“誠言,當下大多數人的閱讀流于表面,三流文學晉升二流,二流升一流,原來是一流的,而今非主流。”感嘆文學的凋零,個人堅守不易。
? ? ? 我想,這是個時代的問題,之前我是憤恨的,不滿的,后來有些釋然了。這是高速發展的社會必然的結果。當“忙”成為主流和常態,真正的閑變得可憐,可恥,甚至為現代人所唾棄。現代人認為的“休閑”,其實一點都不閑,而是變了樣子的“忙”。正是這個忙,造就這樣的蕓蕓眾生——他們太快了,太忙了,以至于靈魂跟不上他們匆匆的腳步。其實他們挺可悲,挺可憐的。匆匆忙忙活了怎樣的一生,臨了了都講不清楚。但他們又不可悲,不可憐,因為大家都一樣,病態成為常態,讓他們不自知。而我們呢,看上去小眾,無人認可,仿佛可憐可悲。可事實上,是社會病了,不是我們!對抗世俗,唯有更加的自我,自戀,才能讓我們這樣的人心平氣和。什么時候,不說這事的時候,我們的境界必是提高了。而現在修行還不夠。
? ? ?說說吧,說說心里會痛快。說完了,繼續做自己好了。
后記:
? ? 這不是篇心平氣和的文章,源自于明明知道自己是對的,世界卻不超你愿意看到的方向發展。于是,心里覺得委屈,顧影自憐。跟朋友聊天,多會是被認為無病呻吟,我也認為的確如此。可是如果無病呻吟多了是一種病,我就是有病,那么我還算是無病呻吟嗎?那到底我又有沒有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