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常想起大學時的經歷,那真是完美的反面教程,曾經告訴自己要做的非常有能力的人,于是搜集一些有關計算機專業(yè)的各種技能和Excel , PS等許多其他知識,渴望自己短時間內精通,剛開始動力十足,然而學了一段時間,發(fā)現自己進步緩慢,同時決心動搖了,我為了什么而學?當時就是為了學而學,目標不清,方法也不對,沒有得到有效的反饋,還越來越焦慮,最后完全放棄。
總結下那時的原因:
1.對長期期望過低——認為學習一個技能對自己只是有些幫助,所以想要極大的幫助,就想到靠數量了
2.對短期期望過高——接著上面的坑,既然要求數量要多,那么意味著時間精力分散的越多,于是希望能夠短時間就精通一個技能,低估學習的難度
3.反饋過低——方法不對,死學不用,缺少一次次的反饋,同時由于時間短,進步也不明顯,導致信心受挫,再加上沒有剛需,學習效果跟著降低,導致進步更小,陷入死循環(huán)。
4.焦慮——進入死循環(huán),預期與現實差距不斷拉大,導致越來越焦慮。同時越對現實的自己不滿意,就越迫切改變自己,得不到結果時就會越焦慮,學著也痛苦,放棄是遲早的事。
訂閱專欄后,自己有了很大的改變:
1.概念的清晰
2.方法的清晰
3.從戰(zhàn)友身上感受到希望、信心和鼓舞
不過看到戰(zhàn)友的成功,剛開始還是能經常感受到一些壓力、焦慮,因為周圍的人這么優(yōu)秀而且這么努力,后來讀了心理方面的書《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讓我有了極大的改變,總自己的話總結就是:你的一切情緒其實都是曾經的你,壓制、逃避、默然只會人為地制造分裂,認識、承認、接受并一起改變才會形成一種和諧的統(tǒng)一。
放到自己身上,我知道我焦慮是由于對自己非常不滿,是對曾經的自己抗拒、逃避、不承認,甚至是憤怒,于是我人格產生了分裂,問題產生了,但情緒也是一種信號,指引自己變得更好。之后的一天正好趕上自己過生日,于是我寫了一篇4000字文章,遠遠超過自己寫過的任何一篇,是關于過去的自己,盡可能真實地描述出來,尤其是痛苦、不愿提起的經歷,寫的時候非常非常痛苦,但是寫完之后忽然輕松很多,我開始接受過去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各種缺點,我要陪著這不完美的自己走下去,直到成為完美的一體。從那以后我發(fā)現自己極少地焦慮了,同時解放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對學習也產生的巨大的積極影響。
心理學真是很多鑰匙的所在地,打開一扇門,就能釋放很大的能量,問題越多,意味著解決后獲得的成長越多,感謝自己的缺點,感謝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