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條逼婚現狀調查報告,在逼婚率的排行榜中,河南居排全國第一。
有七成人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歲的“單身汪”壓力最大,被逼婚率高達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我覺得可能是現在社會中,女性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且對婚姻的恐懼,認為婚姻是一個消耗巨大的牢籠,所以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寧愿選擇單身,也不愿踏進這“墳墓”。
不管是單身還是已婚,只要是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都很難找到安全感這三個字。
對于選擇單身的“剩女”們,經常面對的是家人,親戚和同學朋友等堵心的靈魂拷問。
“你怎么到現在還沒結婚,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你不結婚,你賺那么多錢有什么用,還不是一個人?”
“你不結婚,你老了之后誰給你養老送終?”
“跟你一個年紀的人,人家都有幾個小孩了,家里熱熱鬧鬧的,不羨慕嗎?你呢?孤零零的一個人”……
不結婚,選擇單身,貌似成了社會的“另類”,被集體批判,集體審視。
人為什么要結婚呢?一輩子就這么短短幾十年的時光,為什么要把時間精力都放在老公和孩子身上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過一輩子不好嗎?
不結婚,也可以孝敬父母,照顧父母,為什么非的要結婚呢?現代社會,是不是結了婚之后才算是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呢?
其實,選擇要不要結婚應該是自己的自由,不婚不應該成為被歧視的對象。多樣化的人生,我們不應肆意的去評判他人的生活。
但選擇不結婚,我覺得應該具備的能力。
1、強大的內心。不結婚可能就沒有人24小時陪你聊天,所以自己要樂于享受不婚帶來的孤單寂寞,并且要對自己以后的日子做好保障。
對于外界的流言蜚語,我們要選擇過濾掉,保持自己內心的清凈。
2、獨立的經濟能力。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可以使我們自信,不至于隨波逐流。因為我們是獨立的個人,很多事情需要我們自己獨自面對,獨自解決,所以我們要具備這個能力,且越早具備越好。
多姿多彩的人生,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做的,遵循自己的內心,自己過的開心快樂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