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覺得保險都是騙人的,賣保險的都是騙子。直到接觸了理財,才發現需要換一個角度看保險。
基本所有的小白理財入門,都會強調保險的重要——在預留充足的應急金和保險金后,剩余的流動資金才是你可以進行理財的本金。這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保險的重要。簡單來說,對于我這種獨生子女,保險的意義在于,一旦發生不可預知的意外事故時,我可以有一定的保險理賠金用于保障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太快,同時也是為了給我父母一定的現金支持,不至于在財政上給他們造成過大的損失。保險最主要的意義是保障——用現在的一定數額現金去買未來的一份穩定和心安。
給我普及保險的最重要文章是李元霸在知乎上的《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一文,文章系統講解了關于保險方方面面的知識,對于保險小白非常適用。文章中對我最重要的觀點就是:只要在保監會掛牌經營的,通過了償二代監管系統(C-ROSS)的保險公司出售的保險產品,都是可以放心購買的,不用介意大小公司。因為中國的保險公司即使破產,也會有其他保險公司接手,最不濟還有保監會兜底,所以不用害怕自己長期的保單受到損失。所以在篩選保險產品時,著重看保障范圍和保費低廉就夠了。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是在保監會掛牌經營的公司,千萬不能是亂七八糟的野雞公司才好。
保險掃盲文給我的第二個啟發是購買保險的順序,首先是要給我和男友這種正當年且是家里頂梁柱的人購買。因為只有當家庭的頂梁柱出現意外時,對家庭造成的傷害才是致命的。其次才是家里的老人,最后是孩子。所以,結合我們家目前的情況,我需要為我和男票配備意外險、重疾險和壽險,為家里的四位老人配備意外險和防癌險。以上都屬于人身險的范疇。還有一部分是需要考慮的,就是財險——為家里的房屋也配上保險。這一部分普遍保費低廉,但保障巨大,一旦出現意外,可以不致使家庭損失慘重。因為男票家買了房子要出租,所以我后期打算當人身險都配齊后,研究一下房屋財險。
在通讀了各種保險掃盲貼后,我列出了自己購買保險的一些要點:
1、確定購買險種:我要為自己和男票購買重疾險和意外險,壽險是后面再去考慮的;為我的父母和他的父母購買意外險,最近再看保險時發現了一種防癌險,要要查一下是否有必要購買,不過多半是會購買的;最后,我會研究一下房屋險,如果性價比非常高,會考慮購買。
2、確定保額:我傾向于重疾險的保額在30萬~50萬。因為如果50萬都打不住的話,基本也沒什么大意義了。而且相對來說我們兩家的基本家庭狀況還可以,一旦出現意外,保費也主要是起一個前期周轉的作用。所以我更傾向于目前來說30萬的保額,不過如果保費可以接受,直接保障50萬就更好了。對于父母的意外險,我會著重看意外醫療的保額,至少5萬,這至少能保證在治病期間有較好的保障。
3、確定保費:看了這么多文章,我傾向于一年保費上的花費在年收入的5%以下,也因此我更傾向消費險,一來保費低廉,二來消費險更能體現保險的本質意義。對我來說,我絕不會考慮分紅險和萬能險。但是在重疾險選擇上,到底是選擇返還型還是消費型還有待考慮。因為消費型涉及一個是否保證續保的問題,所以還要具體分析。不過我傾向于每年的保費在1萬左右,太高了我覺得還沒有必要。
4、確定購買渠道:我傾向于網銷,查了一些后確定了幾個平臺:中民保險網、慧擇保險網、小雨傘、淘寶的首富網、以及各個保險公司官網。過年回家,我會在這些網站上好好轉一轉,圈定幾個自己滿意的作為備選。
5、需要注意的點:在選擇消費型保險時,重點關注是否可以續保;因為我和男票身體都不是太健康,所以可能購買重疾險時還會有點問題,這個也是需要考慮的。
理論上的選擇就這些了,我也整理了各位保險達人推薦的險種,會著重先關注這些,并在此基礎上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品種。總之這個新年,又有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