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春夏三十年秋冬,人的一生就是一道送命題。
01
二十歲之后時間變得特別快,想做的事情特別多,后來發現越來越多想做的都死于明天。
離期末考還有很久,沒關系書可以明天再看,還有一個月我可以把書刷個三遍,還剩一個星期沒事光刷習題我也能過過過,拖到臨考最后一天才開始拿起書的時候覺得多給自己一個小時都可以拯救世界。
工作一天累成狗回到家往床上一癱刷朋友圈,看到90后創業成功,淘寶客代購月收入輕松過萬,瞬間夢想被點燃,決定明天一定要制定早起學習計劃,然后手動點贊默默收藏,在心里告誡自己今晚最后一次逛微信微博QQ直播淘寶,直到深夜手機砸在臉上才揉眼關燈,次日鬧鈴響了三遍爬起來,連早飯都沒來得及吃就匆匆往單位趕。
熬夜黨日漸加重了黑眼圈和隱隱作痛的腰告誡自己今晚一定早睡,回到家刷了劇再去洗漱,爬上床10點太早游戲還可以打一局,11點過了3分決定11點半睡,11點40覺得自己等20分鐘可以去搶個微博熱門,過了12點發現追的劇更新了可以再刷一集,于是在凌晨兩點的時候悔恨著罵自己明天一定要早睡。
去年春天的時候決心減肥,認為夏天減了衣服再方便鍛煉,等天熱悶了一頭汗覺得等天氣涼快了才是運動好時候,秋天來了冬天衣服厚能藏肉沒必要減,過了年又胖五斤,總認為今天吃飽了明天才能有力氣只吃素,永遠是下個月初辦理健身卡最合適。
諸如此類我們永遠在決心中,永遠在明天的計劃里匆匆碌碌。
02
一生不過兩萬多個明天,而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有些耽擱終究成為遺憾。
上學期間和宿舍伙伴約定集體爬山,結果這個學期課業重下個假期天氣不好,想法一直拖到畢業季奔忙于簡歷面試的我們只來得及寫下同學錄最后一頁。而今四散各地的同窗奔赴學業疲于工作周旋家室,要在應承奉迎中赧顏生活,而穿著軍大衣呵了白氣偎在一起嬉鬧鬧看日出的情狀再也沒機會實現。
大三的那年期末,家里來電話說爺爺身子不太好,途中因為一些現在都想不起來的小事耽擱延誤晚買了一列火車,到家的時候爺爺已經走了。記憶里圓墩墩的爺爺已經瘦縮成一小把被安置在棺槨里蓋上了白布單。那個還未炎熱的初夏里南風搖過奶奶手里的蒲扇沙沙作響,帶走爺爺常常坐的花了漆的小馬扎,帶走爺爺常年拄著磨得平滑溫涼的拐杖,帶走印象里胡子花白滿臉褶子常常笑著的爺爺再也不回來。
一道道歲月也將爬滿臉頰,祖父輩已老成一堆舊紙錢。
越過越少的壽筵實在耽擱不起我們的拖延。
03
適時的做出時間止損動作,不要將所有的生活夢想付諸于無謂的消磨逗留中。
拒絕塞壬般拖延從現在開始。
1) 把抽象計劃變具體
例如“我要過六級”改成“每天早晨六點半起床被單詞讀英語”。
把空空泛泛的大目標剖析成具體要去完成的實事,才能讓我們有計劃有作為一步一印完成設定。
2) 盡可能縮短目標,給所有事情都界定一個期限
在相關意志力的科研文中提到,通常80%-90%的情況下,如果將完成事情限定在五分鐘內,一旦開啟良好狀態,事情將進行非常順利。
短時間的目標會使我們完成更好,而多次完成短目標會激勵我們順利完成整個計劃。
3) 遠離誘惑,消除干擾
關掉社交工具,把娛樂產品放到遠一點的地方。
你的自制力遠沒有自己想象中的好。
認識到自己會沉迷于游戲就注銷賬號,沉迷小說就卸載APP,拿了手機就放不下的決心去讀書館的時候就只帶手表。
4) 和朋友相互監督
把計劃告訴你的朋友,讓朋友相互監督也會一定程度避免拖沓。
像現在很流行的打卡計劃,把自己的成果po到朋友圈公開化會讓計劃變得更容易完成,無論是出于我們的自尊心,希望別人的認可亦或是別人的鼓勵都會成為堅持下去的動力。
我們深受拖延癥的裹挾,在時間好似芻狗的拖延里沉淪。
要戒掉的拖延癥你還想留給幾個明天,不要碼了文字等一等再做改變。
無論你想要你想做,現在就起來。
去實現。